本轮地产调控注定陷入僵局,延续了03年开始的屡次调控之错,但是责任在谁呢?愿房企还是地方政府?实际谁也别埋怨地方政府与房企的不配合,是你的调控从基础到手段的完全错误,而我们的高层再重复错误,又永远不承认。
保障房乱象是注定的,早在年初1000万套保障房计划大力推出之时,我们很多业内专家就将根本不具执行可能的保障房建设计划定义为大跃进。
早在2月21日我的文章《陈宝存:保障房住建部问责住建局有效吗?》中,我曾经讲了一个故事:“前天(2月19日)某地房管局的朋友和我说了一个事:刚上任的新局长,给下属各分支机构下指标,必须完成多少套公租房,不论你采用何种手段,是买是租还是建。貌似要求十分强力,但是我们知道的是,恰恰城建房管部门一无资金,二无土地,问责一把手最终演变为问责住建局,住建部会有何感想?”
我评价政策的后果:“最近看电视剧《钢铁时代》,对于大炼钢铁的历史场景有了新的认识。那个时期人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人们不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也同时认为钢产量的翻番可以通过土法上马大建家庭小高炉实现。但是,科学性却不是热情可以解决的。由于大跃进引发的三年自然灾害后果十分严重。
对于保障房建设的热情,我们并不否认。但是,超越过程的所有努力,都未必见效。强加给地方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在保障房问责制下,会产生什么问题,目前我还想象不到。但是,我想在目前的土地供应局面下,靠配建制解决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1000万套保障房的开工还必须完成,地方政府的各级机构会如何操作保障房建设的完成情况报告,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