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也好,三线也好都出现了类似的局面,想买房的买不到房,买不起房的还是看不到房价下跌的可能性,好房子无论价格多高依然是一抢而空,这么调控还是有“日光盘”,足以说明有钱人可以有“N”种办法继续买房。
新一轮房贷压力测试已经于4月初在各银行陆续展开。本轮压力测试增加了住房成交面积下降等假设情形,并提高了房价下降的轻、中、重三种情况的标准。这三种情形分别是:房价平均下跌30%、利率上调27个基点;房价下跌40%、利率上调54个基点;房价下跌50%、利率上调108个基点的情况。
银监会去年5月开展的房贷压力测试所设置的情形是,全国房地产价格平均分别下跌10%、20%和30%。当时设定的重度压力情景是:房地产价格下降30%,利率上升108个基点。房贷风险一直是银监会关注的重点领域,房贷压力测试说明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很弱,房地产贷款在国内贷款占比中已经接近50%,如果受调控影响风险上升,银行就要叫唤了,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准备好信贷系统的“S400”。
目前实施的政策对刚需客户的心理负面影响最大,正常的消费需求被强行抑制,房子买不起,房价下不来,想买不敢买,市场出现这种局面,说到底是在还“欠债”,从90年代初的调控算起,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调控史了,大家感受最深的是07年之后的调控,也有五年了,前面的“虚火病灶”一直没除病根,现在出现了并发症,再用猛药往死里吃,不出问题才怪。
二,鞭梢效应
从量价关系来看,由于“双限”,迫使开发商要么出“廉价货”;要么捂盘惜售等待时机,当然今年的时机可不好等,在这种状态下,一旦双限解除,市场又会报复性井喷;从产业链的循环关系来看,楼市销售受限,相关的50多个行业都要受到牵连。
品牌开发商趁势调控,大举开疆拓土,中小开发商已经被逼到了犄角旮旯,这一群体是最痛苦的,为了回款连担保贷款、信托基金都用上了,不可谓不艰难,但调控如果把中小开发商都逼死了,对房价的走势就说更难下来了,这个时候真需要用“辩证法”了,一方面把一些个不良开发商逼出了市场,出货走人,有些出不了货都已经要趴下了,与此同时,集聚效应下,高房价又成为一种必然。
在来看保障性用房,问题就更多了,政府画了很多饼,谁去落地,怎么落地,都面临着不是一点半点的挑战,而且能持续吗真得打个问号,除非政府不让搞房地产了,就像很多球迷在一再失望之后呼吁中国不要搞足球一样,以后政府自己建房子,房子一概不卖,就像商业地产一样,经营决定价值,楼市靠经营解决高房价问题,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