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统一
内外资政策差异,为外资进入别墅领域提供了通道。
“外资青睐国内住宅市场,尤其是别墅,制定政策的目的就是阻止外资将别墅当做避风港。”仲联量行北京董事覃晓梅认为。
别墅的稀缺与政策限制有极大关系。早在2003年2月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国发〔2003〕 45号),其中第四条规定“今后5年内,停止别墅类用地供应。”之后,相关部门再也没有对别墅供地解过禁,但别墅的开发也从未停止过。
全经联研究院副院长陈宝存分析说,别墅不断出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开发企业利用之前存量用地进行开发;二是监管部门没有严格落实政策,开发企业通过各种借口,比如旅游地产、变通容积率等,来建设和投资了大量别墅。
但存量别墅依然无法满足高端人士的需求。据业内人士统计,截止到2010年,别墅楼盘数量约占住宅市场的15%,开发面积则超过30%。“由于这两年供地数量和中小户型商品比例的增加,别墅在住宅市场中的比例有了大幅减少。”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分析说。
别墅供应的减少,恰恰被外资视为机会,之前的“限外令”同时给外资提供了方便。2006年7月,建设部、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即171文件)。《意见》规定:购买非自用房地产,必须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此后,外资往往通过在内地或者香港成立公司,以名义上的“建设、经营别墅”来实现购买别墅的目的。“也就是说,当时限外令为外资建设、经营别墅留下了通道,规避了现在的限购令。”陈宝存认为。
在覃晓梅看来,禁止外资建设和经营别墅这一举措,恰恰统一了内资和外资行为。“由于别墅主要集中在国内开发企业手中,在楼市调控下,外资借内资企业资金不足,进行大规模别墅收购或者土地收购,势必影响楼市的走向。”
据了解,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指数,是一个住宅的全口径统计指数,既包括普通商品住宅,也包括别墅等高端住宅。
陈国强认为,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业,尤其青睐非普通住宅类产品。“通过收购一些历史用地来投资开发别墅,一旦规模成型,别墅这种高档产品的价格也会拉升楼市的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