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做傻充愣”式的思维方式
这个思维方式最大的特点是缺乏逻辑性,让调控把社会的价值观搞得混乱。例如,本轮调控的时候,政府制定的目标十分清楚——防止房价过快增长,从来没有再见过官方文件修正过这个目标,但是,现在社会舆论基本上形成了调控成功的信标准——房价必须下降。也许,面对新形势政府已经修订了当初的调控目标,但是,无论是否调整了目标,面对这样的社会舆论,为什么不站出来说清楚!
还有,面对社会上对房产税违法的质疑,就是闷头做不说清楚。
四、“缺乏操作性”思维方式
当初,制定90平方米的房子需超过70%政策的时候,就可笑到“致死都没有说清楚90平方米是什么”?
防止房价过快增长同样是没有操作性,过快时一个什么概念同样不清楚,一个连目标都说不清楚的行动怎么就可以有效?
说说重庆的调控目标——让民众用5—7年的收入买房子,如果真有诚意就请说清楚下面的问题:第一,现在重庆房价是怎样的概念?民众收入又是怎样的概念?两者之间比例是怎样的概念?第二,今后让民众用5-7年的收入买得起的怎样的房子?第三,所说的民众是指哪个收入阶层?第四,目前为什么不可以实现这个目标?重庆未来的经济发展是怎样的概念,经济发展和房价是怎样的关系?第五,政府实现这个目标的集体措施是什么?
如果回答不清楚这些问题,这个目标就是一种超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