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信托工作室提供的数据显示,2月28日至3月6日一周时间内,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40只,环比增幅达到185.71%;成立总规模为83.6909亿元,比前一周大幅增长926.96%。涉及信托公司19家,而在前一周,仅有7家信托公司成立了相关产品。
从数据上看,虽然房地产成信托产品数量仍然位于金融领域之后,成立了11款产品55.12亿元,占比27.5%。但从资金规模来看,房地产信托产品再次占据绝对优势,占比达65.86%。
记者在一个理财网站上大致浏览了一下3月份公开推介的信托产品,海航置业、盛高置地、新城股份、朗诗地产、世茂股份等房企名字相继进入视野。融资规模从5亿元至2亿元不等,预期收益回报则由8%至10%。
复地集团也于近期发起成立一只信托产品,为成都一子公司实行募资。这只以股权共担形式推行的信托产品,首日发行便已筹集到3亿元资金。
据李旸介绍,从当前房地产信托的设计角度来看,分别有投资型产品和融资型产品之分。“对房地产企业来说,使用债权融资的方式意味着融资门槛更高,譬如说四证齐全、具备一定资质,完全比照银行贷款要求执行。虽然对于信托公司来说风险变小了,但市场开拓并不容易。有相同的条件为什么不去银行申请呢?”
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股权投资型产品开始出现。“这种增资或股权转让的方式,使得信托客户成为股东,且回报也高。”李旸说道。2011年2月数据表明,房地产信托平均预期收益率为9.23%。不过,从当前的市场趋势来看,信托融资之路并不适合于每家房地产企业。“我们现在只看那些品牌好、项目优质,且负债率低的案例。”一家信托公司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