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新闻,沈阳开始限购了,限购的政策从开始就让我看到了搞笑,这个政策明显就是在应付国务院。对沈阳楼市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沈阳现在的开发重点是北部和浑南新区,这些都在二环以外,二环以内的住宅供给有限。2002年我在那做项目的时候,二环内的土地就被开发的差不多了,就跟北京二环内限购一样,你想想北京二环内有几个项目,即使你把北京三环内限购,你又能限购几个项目?
石家庄也限购了,是五个区,说实话还算动了点真格的,不过石家庄现在的热点是山前区和正定新区。
别的城市我就不说了,我写这篇博客并不是讨论沈阳该不该限购,因为限不限购是根据城市的房价决定的,我想说的是:限购令究竟会能走到哪里?我们知道一个政策的执行是否到位的关键是执行人是否尽心尽力,而尽心尽力的前提是他认同这个政策,或者这个政策对他有好处,再或者是如果不执行他无法承受责罚。现在所谓的限购在很多城市都被变了味,大家都和国务院玩起了移花接木和李代桃僵的游戏。归根结底一句话是:是革命就会有牺牲。既然要牺牲,我们就拿出房价最高的地方限购,这样均价自然就下来了,还能保全绝大多数楼盘和地方财政收入。我想问的是:这种全国性的限购意义在哪里?所谓第一批限购,第二批限购和第三批限的意义在哪里?如果我是一个地方政府的领导,我坚定的执行了中央的政策,那么我就是损失最大的那个,当然也许我取得了一定的政治业绩,但是那能和升职挂钩吗?
所谓的计划经济一出来就遭到了地方政府的改良,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因为这个政策根本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有钱你凭什么不让买?违背基本规律的事情很难持久,这一点从现在各个地方制定的限购令就能看出来,何况很多城市还规定了限购截止时间为今年年底。如果地方政府在考核买房人资格的时候再松松手,再加上国内最流行的“运作”,限购就成了一个概念,那么限购的意义在哪里呢?莫非就是为了把北京、上海的房价打下了去?莫非北京和上海的泡沫打掉了,全国就没事了?
我们不用等待到下个月,我确信沈阳在出台限购令的一个星期后,浑南和沈北的楼盘价格就会上涨10%,如果你是二环内项目的开发商,你会认同吗?在市场经济时代,这公平吗?不是说公平比太阳都重要吗?为什么地价高的,不能卖,地价低的却可以呢?毕竟土地的收入是政府的,就像我们是家酒店,给钱多的却不能住到好房间,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你是地方政府,你怎么给人家解释呢?你认为公平吗?
我认为所谓的差别化限购,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既然计划了,就计划到底,要不就别指定城市指定范围,别搞什么全国限购,在通胀的强烈预期下,让房价下跌,这根本就是做梦。我相信北京的房价会下调,但是一个北京真的能对中国的楼市起到多大的作用吗?
限购还没开始,就已经走向了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