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璞推荐一篇文章给我看,是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 12月14日在北京一个论坛的一次讲话,核心内容是:房地产泡沫明后年迟早破灭,现在要开始研究破灭后如何应对。看起来有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味道,但仔细一琢磨,发现茅先生危言耸听,在吓唬老百姓。
为什么说茅先生在吓唬老百姓,而不是吓唬政府、开发商呢?我们的政府向来不怕危言耸听。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明年房地产政策将实行“双轨制”,即通过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来解决当前楼市问题。
会议上谈到,2011年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将达到1000万套,政府能不能做到,他山在《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对商品房市场无影响》一文中有过评论。如果明年换届之后的政府能真做到,那确实是惠及民生的一件好事,茅先生为什么不但对此不看好,而且还要扬言明后年泡沫要破灭呢?此言大有威胁政府“准备后事”的意味。
我们回顾一下茅于轼先生8月份到东莞参加“中国镇学习论坛”时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讲话:搞经济适用房,把房价推上去了,不是压下来了。因为土地是一定的,经济适用房一多,供给商品房的土地少了,商品房当然就贵了。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茅先生房价上涨的原因归结于经济适用房供应量过大(茅先生所说的经济适用房等同于保障性住房)。按照茅先生的这种逻辑,2011年拟推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超过此前预期的500~600万套的水平,那么2011年~2012年房价一定飞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2011年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定调,正好与茅于轼所提的“理论”反其道而行之,他山认为,可能正因为此,所以茅先生提出了“明后年泡沫破灭”的盛世危言。从中央对2011年房地产行业所定的基调来看,政府是丝毫不怕茅先生的“危言耸听”的。我们再来看开发商,他们不担心茅于轼所谓的“泡沫”,更多的是关注保障性住房对商品房市场的冲击和影响。从近两天发表在新浪博客里的文章来看,有部分业内人士还认为“双轨制”政策的实施是商品房的一个利好。
关于茅于轼的“泡沫论”,很容易发现其中站不住脚的地方。茅于轼认为,一旦出现房地产价格持续大幅度下降,就可认定是泡沫破灭的表现,现在必须研究破灭后怎么办。4月份调控政策出台之后,成交量急剧萎缩,5-8月份主要城市,万科进入14个大城市的成交面积和金额都超过了 50%的下降。万科进入的14个城市可以说是中国最有代表性房地产市场,下降50%算不算大幅度下降?如果算是茅所说的“大幅下降”,那么“泡沫”在今年就应该破了,问题是,8月份之后到现在,成交量和价格都在上涨,以万科为代表的开发商,在10、11月份的销售突破200万亿,量价齐涨,拿地进度加快,怎么像是“泡沫”破灭的前兆?
茅于轼对房地产市场的研究有多深,我不敢恭维,但他的危言耸听有过之而不及,何况,在正常的通胀行情下,我们没必要把由通胀导致房价的上涨理解为“泡沫”。他山认为,危言耸听就是空谈误国,老人家与其呼吁政府和开发商研究泡沫破灭后怎么办,不如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如何让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公开、公平、公正地分配到老百姓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