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73岁的孤寡老人徐安来说,没有什么比 “安居”更开心的事了。两年前原来租住的老房子拆迁后,老人过上了居无定所的生活。“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人愿意把房子租给我住。”两个月前,老人终于盼来了这一天——获得了廉租房实物配租优先选房资格,从此可以不再“飘泊”。
近两年,江苏省无锡市加大了廉租房的购建力度,目前廉租房实物配租家庭已是10年前的10倍,699户通过审核的低保无房户已全部实现了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而这,只是江苏加快廉租房保障进程中的一个鲜活切面。
保障扩面,“人等房”渐变“房等人”
到2007年底,江苏13个省辖市和所有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比国家对东部地区的规定要求提前一年完成。到2009年底,江苏累计通过廉租住房制度解决了6.98万户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2010年,江苏扩大供应范围,将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保障对象逐步扩大到低收入无房家庭,拟建成廉租住房1.4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万户以上。今年上半年,已建成廉租住房51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9万户。
廉租房保障扩面之举正在江苏各地积极上演,廉租房供应也逐步从“人等房”向“房等人”转变。
去年底,南京将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认定标准调整为家庭人均收入1000元/月、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申请实物廉租房的范围也放宽到“低保有房户”和“低收入无房户”,“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申请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的所有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将一律实现“应保尽保”。今年,该市将配建1万套廉租房,供应有望实现“房等人”。
来自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处的信息则表明,目前苏州廉租房已出现“房等人”的情况,只要是取得住房保障资格的低保、低保边缘、特困职工家庭,均可及时分配到廉租房。
今年无锡将继续加快廉租住房的购建进度,储备实物配租房源,新开工建设1000套廉租住房,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的低保户申请家庭可望实现选房后“立等可住”。与此同时,当地廉租房实物配租的门槛还将继续降低,保障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到低收入无房家庭。目前,无锡市区在建的瑞星二期、惠景家园两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集中配建了1800套廉租住房,将于2011年交付;潘婆桥一期、锡山东亭等5个保障房地块正抓紧落实。
转变单一配建思路,确保有效供给
在江苏,新建廉租房以在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房中配建为主,充分考虑低收入家庭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尽可能安排在近期重点发展区域、产业集中区域和公共交通便利的区域,并配套建设好小区内外市政基础设施,确保供水、供电、供气和交通等达到使用要求。与此同时,江苏还采取改建、收购、置换、公房腾退、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增加廉租房房源,从市场上收购二手房,是近两三年各地普遍采用的方式。
记者了解到,配建廉租房周期较长,而收购二手房做廉租房,不仅能尽快提供给低收入家庭,而且对二手房主而言,更有保障。从政策层面看,这种做法值得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