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手房动态
> 正文
房地产中介行业为何遭遇“全民共防”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0.11.27
来源:中国网
看着大街小巷几乎比小吃部还要多的一家家房地产中介门面和一位位驻足在中介门口仔细打听房屋买卖的顾客,没有谁会否认房地产中介是一个蓬勃 发 展 的 朝 阳 行 业 , 然而,人们提及时却不约而同地用一个“黑”字来形容,甚至已有了“防火防盗防中介”一说。从2000年左右起步到如今已十年了。10年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中介行业为何出现如此吊诡的境况?
购房者的焦虑与无奈
家住福州市鼓楼区钱塘巷的肖丽芬今年6月打完一场因房产中介代理购房引发的合同纠纷案。她至今对中介恶劣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心有余悸。
肖丽芬告诉记者,2007年9月,她通过福州康居房产信息有限公司代理购买位于福州仓山区江南水都小区的一处商品房,这家中介的工作人员急于促成交易,隐瞒了至关重要的卖方情况,最后造成合同无效。
“他们刚开始时,态度非常殷勤,对我的一些疑问总是轻描淡写。后来合同出了问题,他们就找各种借口躲起来,反正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收完服务费了。当时,我都担心中介会拿钱跑掉。”肖丽芬说。
肖丽芬仅仅是后怕,而山东人张大陆已经买房一年了,到现在心中依然七上八下。
张大陆的孩子去年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一家人东拼西凑,外加贷款,通过中介买了一套二手房。虽然有人告诉老张,如果不通过中介,可以节省几万元,但老张说:“咱不懂怎么买房,人家西装革履一看就很专业,让人放心。”如今,房子买了一年多了,老张心里却仍不踏实。
张大陆介绍,去年买房与银行签贷款合同一个月后,银行又让他签了一次,银行方面说,这是因为银行换了领导“我不知道为什么换了领导就要重签?就去问当时办理业务的中介经纪人。经纪人倒是很热情,对我说‘叔叔,千万别让他们给骗了,你要好好咨询。最好咨询专业人士,千万不要上当,要多打听……’说来说去就这几句废话,还让我别担心,我一头雾水就拿出100多万,能不担心吗?原以为他们很懂,就托付给他们了。现在才知道,他们除了热情,不会别的。这家银行还是他们推荐的呢!”
现在,老张走在大街上,看着街道两旁一个又一个的房地产中介门面,就觉得像一张张大嘴,要把人吞进去。尽管如此,朋友要买房,老张还是建议他们去找中介,“没办法,人家的房源信息多啊!”
更让记者感到荒诞的则是中策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万勇给记者讲述的一个案例。2009年11月7日,购房者张远通过中介公司,与卖房者王正刚签署了房屋买卖合同。而后,张远多次通过中介催问王正刚账号,以便将款项打入王正刚账户,但王正刚以种种借口推托。无奈之下,张远于2009年12月21日,将王正刚诉至法院。此时,王正刚辩称,张远未按合同将购房款存入自己的账户,是张远违约。所以合同已经解除。最终,法院认为,张远违约在先。案件以张远撤诉了结。
刘天勇是王正刚的辩护律师。他介绍,案件实情是王正刚看到当时房价飙升,不愿出售房屋,就没有告诉张远自己的账号,同时,委托中介公司转达退房意向并从中调解。但中介公司没有明确转告张远,而且也没有建议张远如何支付首付款。据了解,在买房不了解卖方账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款项打入中介公司设立的账号等多种形式履约,但中介并没有提出类似建议,造成双方矛盾加深。
作为王正刚的辩护律师,刘万勇对案件结局“由黑变白”也感到滑稽。刘万勇说,中介了解事件来龙去脉,能够证明张远并未违约。但中介认为此案与己无关,所以没有出庭作证。王正刚虽然“违约”,但最后根据合同甚至有权要求张远支付违约金。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中介公司最终依然按比例拿到了张远支付的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