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不断上涨,全通胀时代日益逼近。如何控制物价失控继续走高成为当前最主要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关乎市民日常生活的一些重要商品价格出现失控,不排除国家发改委效仿两年前的做法,重启“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实施“限价禁涨”。
年内可能再加息
在分析人士看来,今年以来的物价上涨要“归功于”流动性过剩,即社会闲散资金太多。既然如此,那么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收缩流动性就首当其冲。
就在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CPI数据的前一天,央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在过去40天时间里第二次提高准备金率,在这期间,还进行了3年来的首次加息。
那么物价不断上涨,国内在年内会否继续出台诸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加息的抑制通胀措施呢?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预计年内CPI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从政策面来看,调控政策已由宽松转入稳健,预计年内仍将再次加息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限价令”或重出江湖?
在申银万国分析师李瑜看来,一旦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威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管理层或再度采用行政手段这一“杀手锏”直接干预价格,而此前也有过类似先例。
3年前,也就是2007年下半年,随着国际市场初级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中国经济过热的苗头,使得当时的物价上涨较快。同年7月,CPI增幅突破5%,其中食品类价格的大幅上涨仍然是2007年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到了2008年2月份,CPI最高增长达到8.7%。发改委坐不住了。2008年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重要商品实施价格干预。
“这次的情况和2007年非常相似,都主要是食品价格所引起的。”李瑜说,既然有过一次,那么不排除管理层会再度拿出这一“法宝”。不过,这种可能仍存在不确定性。据我们了解,国家发改委官员此前就表示,这次通胀不同于过去因粮价或者肉价上涨主导,摆在第一位的原因是流动性过剩。既然如此,主要通过限价,不允许涨价来遏制通胀,能够收到的效果也许是有限的。因为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过剩,釜底抽薪的做法就是收取流动性,这一方面货币政策能够起到的作用显然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