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涨幅为3.6%,发言人在强调“如果后期通胀预期管理得当,完成全年的宏观调控预期目标仍然是有希望的、有可能的”同时,也指出,(前三季度)实现国民经济10%以上的增长,CPI保持3%左右的水平非常难得。
而一些机构和学者“见顶回落”的预期迟迟没有实现。
近期,一些经济学界人士提出中国可以容忍一个更高的通胀水平,比如将3%的CPI目标提高到4%乃至5%。
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上月也建议,CPI 3%的调控目标可以放宽到4%。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也在昨天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虽然实现全年通胀3%的目标难度很大,但是,按照我国今年GDP预计增长10%的势头看,CPI只要能够控制到5%以内就没有太大问题。
权衡:再度加息预期下的抉择
政府对于物价的调控不断推进,专家关于“翘尾因素减少”的分析也并非没有道理,只是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催生了颇多难控因素,比如农产品轮番涨价构成的新涨价因素,以及一些西方国家“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所引发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指出,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应该执行较为稳健和收紧的政策,但流动性泛滥会使政策调控受到很多牵制。
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昨日在上述论坛上接受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美联储11月3日推出的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将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输入型通胀,这种效应在今后将愈加明显。
“此举将使美元流动性增加,进而影响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涨价,美元不一定会留在美国的生产环节,很可能会流出美国,热钱将流向新兴市场国家。”戴相龙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前不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本轮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影响比较大的产品如原油、棉花、粮食,这些产品渗透性非常强,对CPI传导可能更加直接。
汇丰、渣打、澳新银行等众多外资银行研究部认为,年底之前中国或有一次25个基点的利率上调空间。
然而,当前货币政策如何抉择面临两难。成思危认为,一方面通胀预期高需要加息,另一方面当前热钱过多,加息可能进一步加大热钱涌入。
另据报道,社科院昨天发布研究报告称,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间,CPI被系统性低估超过7%。
社科院研究员徐奇渊指出,中国CPI指数权重存在5年一次大调整,据其测算发现,在这5年中,按照CPI常规的编制程序,有部分百分点无法用8个分项指数及其权重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