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子就是和一帮骗子斗智斗勇的过程。”
快“奔三”的小王在开始他的看房之旅时,一位善良的同学就送他这么一句话。
但禁不住居住在外地的父母的反复催促和房价居高不下的压力,小王不得不再一次走进浦西某小区外的一处房产中介公司,为买房“做功课”。此前大半年,他已经走马观花似的“欣赏”了从浦东、黄浦、长宁到闵行的数十套房源。
这回的看房目标比较特殊,或许是因为今年4月史上最严厉房产调控政策的出台,这家中介挂在网上的二手房房源的单价似乎让小王非常“中意”。最令人神往的是,这些房源附近还有个国内知名的高校,总体挂出的均价竟比周边楼盘低3000~4000元/平方米,真是奇怪。
“不好意思,先生,这套房子昨天已经成交了,有人急着结婚。”中介店里一位姓刘的经理指着小王手中的房源清单说。在小王看来,刘经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打工仔,却套着一件与其年龄和世故毫不相称的黑色西装。
刘经理极力劝小王再看看其他房子,而凡是在网络清单上已经显示的“物美价廉”的房源,却一个个离奇蒸发。“这个房子一直没有人在家,没法看;这个房子是几年前挂上去的,早没了;这个房子虽然每平方米只要2万出头,但卧室、阳台一律朝北……”刘经理似乎对网上挂出的房源倒背如流。
“那有没有正常点的房子?”小王有点急。
此话一出,周围三五个经纪人立刻凑了上来,纷纷“提醒”刘经理:“今天不是有个房子刚出来吗,挂价2.4万元一平方米,70平方米,房东急甩,都来过几拨看房子的人了。”
刘经理弹簧一般跳起来,“恍然大悟”地表示,早上确有新挂出的二手房源一间,但因为看房的人过多,他手头也没有房子的钥匙,就没有抱推销出去的希望,一时竟忘了给小王推荐。他声称,小王亲自上门看房,可见购房意愿较为强烈,可尝试找房东要钥匙。
于是乎,四五个自称经理的人开始围着一个电话狂拨号码,试图拨通所谓“新挂”房源的房东电话。刘经理还主动给小王递了一杯茶和一本杂志,叫他“少安毋躁”,刘经理的笑容也从孩童般的幼稚变成了一副知心大哥的模样。但匪夷所思的是,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各位经理竟没一个人能与房东直接通话。只有刘经理收到了房东发来的短信,上面写着:“正带客人看房,勿扰。”
刘经理指着手机对小王说:“他挂的价格较低,看房子的人太多,顾不上。”随即,他开始“痛陈”该房源的高品质,并指出,如果小王愿意现在就支付一笔总数为2万元的“意向金”,那么店里将通知房东“不要再见其他客人”,房子随时给小王留着。
虽然之前看过很多房源,但还没见到房子长啥样,就得交一笔“意向金”,这在小王看来也是个新鲜事。于是小王当即推脱称,公司有急事需要处理,下回有时间再来看房。
眼见送上门的“肥肉”要跑,店里的经理们开始着急了,刘经理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刻手持电话听筒再次做“说话状”,他的表情再次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从之前的“知心大哥”变成了喜出望外。
“好消息!”刘经理摔下电话跑到小王面前。他表示,房东的态度突然有了180度的转变,知道小王是大老远来看房,应该是“有缘人”,希望“交个朋友”,且马上就可以上门。
虽然每平方米2.4万的价格比之前的心理价高了一些,但小王还是跟着刘经理走进了隔壁的小区。在一栋楼的9层,他终于看到被中介吹到天上的“优质房”。“建筑面积号称70平方米,实际目测的得房率估计不到75%,且是整套的毛坯房,改造的痕迹很大,很多墙明显被人敲掉了,天花板上还有各种裂缝,总体和这个楼盘的外表差距太大,屋里还有几个打着赤膊的人坐在地上吃饭。”小王回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