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解渴”?
有专家分析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新就业职工和已经在城市居住了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由于收入、户籍等各方面的限制,这部分人群虽然面临着现实的住房困难却始终游离在既有的住房保障体系之外,成为需求最大但却保障最少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夹心层”,这部分人也是租房市场的主要群体。
“之所以出现合租、群租等现象,是因为房价正在逐年递增,工薪阶层买不起房,同时也是因为社会缺乏相应的产品来满足各种收入层次人群的需求。”福州房地产专家刘福泉在谈到目前房屋租赁市场现象时表示,由于我国住房供应体系和供应结构过于单一,目前市场上的存量房单独承租价格比较高,对于中高端租赁需求没有问题,但没有办法满足中低端需求,因此出现群租现象,很容易成为社会问题。刘福泉认为,完善公租房制度、加大公租房建设是解决租赁市场供需矛盾的途径之一。一方面,公租房的大量进入租赁市场,有利于降低满足社会“夹心层”人群的房屋租赁需求,缓解住房紧张等问题,从而使得房屋租金回归理性;另一方面,公租房有可能在设计、管理和安全上解决现存的一些问题,缓解租金上升、混租等问题。
然而,公租房作为住房保障的一种新形式,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租金低是公租房的特点。刘福泉指出,中国租售比本来就不正常,租金过,导致运营公租房的空间比较狭窄,开发是个难题,经营也是难题,用怎样的思路运行这一模式对政府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增加房源供给
尽管公租房能够起到缓解住房紧张的问题,但是需要政府大量投入资金的问题抑制了公租房的供给量。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可以在现有的住房体系下,将空置的房源和未来可以空置的住房加以政策引导,鼓励其流入住房租赁市场。
前阶段有消息说,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66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高达6540万套住宅电表连续6个月读数为零,这些空置房足以供2亿人居住。随后,尽管国家电网公司否认了这一消息,但在这场纷争背后,也折射出空置房现象已经成为社会焦点。福州房地产专家陈国旺表示,空置房是消耗了大量建筑资源的房地产闲置,无疑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从税收的角度出发,加大空置房屋的持有成本,政策引导鼓励这部分房屋流入房地产交易市场和租赁市场,也能缓解“夹心层”人群的住房问题。”
对此,也不少专家指出,空置税在理论上是良药,但实际中很难操作。首先如何认定房屋空置就是一个很难操作的问题,而且征税的实现还需要做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这其中有些问题可能容易解决,有些问题解决起来则需要一定的时间,甚至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在执行层面的难度极大。
在采访中,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在调控房地产过程中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为改善型需求购房者松绑,因为改善型购房需求得到满足后,会释放相当一部分房源进入租赁市场,不仅可以增加房源供给,对缓解结构性供给不足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规范租赁市场
近期,不少重点城市的房租出现快速上涨,有人认为主要是房产中介在哄抬房租;也有人认为是受到政策影响,很多购房者推迟购房计划,暂时租房用于过渡所致;还有人表示受到大面积旧城改造、拆迁的影响,租房市场需求膨胀。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哪种原因,面对租金大面积的上涨和供不应求的市场,政府相关部门都有些措手不及,特别是对于目前房屋租赁市场上的诸多乱象,反映出相关部门的监管缺位。采访中,不少专家学者都表示应该加大租赁保障房的供应,或从多种渠道增加供给,但是政策出台都非朝夕能够完成,当下最主要的还是要政府相关部门规范房屋租赁市场、加强监管力度,这是短期内迅速有效地缓解租赁市场上一些矛盾的有力手段。
福州某小区的业主张女士认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制度是解决租赁市场乱象的关键,有效的登记备案有利于相关部门的监管,加强小区安全,维护了业主的利益。这一说法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同。不少专家表示,政府应该加大对房屋中介市场的监管,约束房屋中介公司的不合理行为,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可以考虑建立房屋租赁指导价格体系,采用标准化租房合同并进行备案,这样既维护了承租者的利益,也不会使个别中介公司因追逐利益而采取不正当方式骗取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