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居高不下,昨天本市更是气温高达38.7℃,楼市却依然冷清。中介窝在办公室里是难等来上门生意的,还得走出门,举着写满房源信息的小白板,守在小区门口和轨交站口蹲点,有人经过,便上去搭话、发名片,询问是否需要买卖房子。近几日,记者贴身跟随几个中介“蹲点员”,体验他们卖房子的甘苦。
不守小区,守轨交站
近日,记者来到广灵四路上的“秀苑”小区。该小区门口曾经是附近好几家中介“蹲点员”的主战场,以往经常能看到各家中介员工在那里“摆摊”争夺客户。但是当天下午记者却扑了个空,等了半个多小时仍不见有人来。询问保安才得知,这一个多月来已很少有中介来。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卢湾区的海悦花园。前天下午,记者在该小区门口逗留了差不多5个小时,没有发现一个中介公司业务员出现在小区门口。
随后,记者又来到易居臣信斜土路店,看到门店经理给员工布置任务时,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蹲点已经从小区门口转战轨交站了。
下午3点50分,估计下班高峰即将到来,记者和业务员小张拿着一块正反面都写满房源信息的白板走向4号线鲁班路站,他熟门熟路地把白板靠在一棵树上,正对着出口大门。酷热难耐,两人即使站着不动,汗水仍是不住往下淌。
从轨交站内走出的人逐渐增多,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眼光朝白板一瞄,就走开了,在头20分钟里,几乎没有人上来询问。
“这样守株待兔有效果吗?”记者问。小张肯定地告诉记者,虽然要碰运气,但是坚持的话还是会有收获的。“我上月卖的一套房,就是一个人从轨交站出来,看到我们的房源有了兴趣,然后第二天就去看房了。”
随着出站者越来越多,留意那块小白板的人也多了起来,而且有人开始主动询问。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从下午4点到6点的两个小时里,总共有40多人在这块小白板前停留过,开口询问的有六七人,不过没人愿意看房。
转战人流量更大的轨交站已成为中介驻守的趋势,1号线共富新村站、2号线中山公园站、3号线中潭路站,这些站点附近都常有中介业务员守在轨交站口。
为什么要转战轨交站?中原地产广中分行经理孙虹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天气热,人们轻易不愿意出门,守在小区门口效果差,而轨交站出入口的人流量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