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6月成都共成交二手住宅3003套,成交面积28.67万平方米,环比分别下滑17.6%和16.3%。虽然成交量继续下滑,但二手房市场价格依然坚挺,颇有些“有价无市”的味道。一方面是购房者“等跌”情绪蔓延,另一方面是卖家不甘心降价出货。显然,二手房市场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购房者 非刚需购房 观望正当时
今年26岁的王俊在武侯区一事业单位上班。“我现在住的房子还是四年前大学毕业时买的,面积只有不到80平方米。平时一个人住没有问题,但如果我想把父母从西昌接到成都来住的话,这个户型就有点偏小了。”于是,最近工作之余,王俊有了新的“爱好”——看二手房。不过,现阶段他也只是随便看看,并没有准备下手。因为,对于市场下一步的走势,他“买定了跌”。
“我不是学房地产,也不是学经济出身的,但我有我的‘独门观察武器’。”坐在自家的沙发上,王俊神秘地说道。原来,在他家楼下,有一家连锁的房屋中介,中介工作人员人数量的变化成了他对目前市场形势的判断依据。“每天早晨,他们都会在店外的空地上做体操,下班时,又会聚集在一起开会。每次经过这里,我都会留意下人员的变化。”在王俊的印象里,2008年中介店开业时,店里只有3个工作人员,去年底达到了近50人,而现在只有区区10多人。“人多说明市场大环境好,人少,则反之。”
在王俊看来,现在成都的二手房市场颇有些“有价无市”的味道,一边是坚挺的房价,而另一边却是购房者有增无减的“等跌”心态。“像我这种改善型需求者,总之需求不急,还不如静观后市发展。”
卖房者 火爆的市场还会回来
郑其成所要出售的房屋位于内双楠,购于2008年地震之后。良好的地段、完善的配套,再加上本身小高层的户型,让这套住房受到了不少购房者的青睐。“去年底,还有个购房者主动提出加价,我都没有卖。”说起自己这套千挑万选才选中的房子,郑其成好不得意。
然而,这样的好景也仅仅限于今年4月份之前。“新政之前,我的挂牌价是每平方米8900元,现在价是8400元,一平方米少了500元。”郑其成说,如果依照去年的走势,这个价格绝对会成为抢手货。但如今,郑其成的住房不仅没有卖出去,还鲜有人问津。
郑其成认为,“关键还是购房者的心理预期,购房者看到降价,就会想明天会不会再降呢?只要你今天降100元,他们就寄希望于明天能降200元。这样降下去,就更没有人敢买了。”
采访中,选择和郑其成一样,自愿降价的房东有之,宁死扛也不降的同样有之,吴娟就是其中之一。从事服装生意已经十四年的她,显得比不少同龄女性精明、能干,无论是说话的语速还是语气都格外犀利。“作为房东,我是名副其实的‘铁脑壳’,一定要稳起。试问那些降价的房东,有几个真的是心甘情愿?”
2009年初,吴娟在城北买下一套面积为90平方米的电梯公寓用来投资,原本打算在今年卖掉。不过,随着新政的出台,吴娟决定将这一计划“无限期的推迟”。“我购买的这套住房是由成都知名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当时房价才在每平方米5500元左右。而且城北这几年发展很快,今年地铁一号线的通车又将进一步缩小城南和城北房价的差距。因此,即使现在市场不好,我也不急,空置着也无所谓,大不了每个月交点物管费。”吴娟说,“成都的一手楼盘都尚且没有什么降价,如果不是急着用钱,二手房更加用不着降价。再说现在也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还不如待市场好转、价格合适了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