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地利学派看来,爱尔兰房产泡沫的产生和破灭是典型的因货币政策引发的经济周期。中央银行通过人为设定低于市场的利率来创造宽松的货币政策,创造大量信贷,由此带来的繁荣必定是虚假的繁荣。
爱尔兰由房子引发了一个国家的悲剧,中国要不要借鉴?
现在是成交量下降了,就是买房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需要买房的人还是那么多,大家还是在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我们整个国家,靠的就是这些潜在买房人的支撑,这就是战胜危机的信心。
当买房的越来越少,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爱尔兰危机,中国就能够保证绝对没有吗?爱尔兰事件,就是在证明为什么政府会在关键时候救市,这也是开发商现在的底气,靠着来撑腰的。买的少了,财政收入也没得救了,公务员也得降薪了,这样政府机构就会面临瘫痪了,只要不出现这个结局,开发商就可以认定稳赚不赔,就可以坚挺到底。
今天央视第一时间,统计了近一个月的北京的成交量,以及一些楼盘的优惠情况,当然多数是五环之外的,有个楼盘优惠之后,从每天的2套,变成了销售4套。当然五环之内的还是96、98折的样子,人家售楼小姐也说了,资金充裕呢,而且也不买地,也没有其他项目需求资金,不急,慢慢卖。按照前面的涨势,目前的小让利幅度,确实是“真没降”。
开发商做的是想赔都难的买卖,开发商要想倒闭都不容易,因为他们玩的是银行的资金,自有的资金挥霍都不够。前几天说的200万赚2个亿的说法,不得不让人信服中国特色的房地产。
开发商相信,资金是银行的,国家要保证安全,土地贵了是给政府的收益,丈母娘和女婿的关系,胳膊肘不会向外拐的,把老百姓像羊一样玩弄着,实现他们整个利益集团的目的。
房价有点降幅,值得高兴,但是确实带不来什么兴奋,因为这点折扣,基本上被巨大的涨幅淹没了,可以忽略不计的。
如果开发商在企业发展上选择停滞,就是坐吃山空,这样的开发商的楼盘,值得买吗?不是政府规定开发商要保修整个房子生存期吗?这样的开发商没了新项目,就直接意味着,快要关门大吉了,要是开发商连发展的欲望都没有了,还是少跟他打交道了。
房价降不降,都知道是地方政府说的算,中央要求稳定,地方能够按照稳定区执行就不错了,地方还是要希望房价能够高一些,因为这里面影响到GDP、财政收入、公务员的加薪、腐败消耗等等需求。本身这就是一场实力对比悬殊的博弈,买房人想取胜,基本上是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