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新政满月之际,继续调整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不过,北京晨报记者调查浙江、深圳和北京的市场发现,炒家们各有应对之道。
浙江投资团:布局二线城市
“回报起码翻番吧!”
“过去一个月,我们已经在5个二线省会城市完成了第一轮的布局。”北京浙江企业商会副会长、台州商会副会长陈俊昨天向北京晨报记者如是说。虽然具体投资规模不便透露,但陈俊表示,在每个城市平均买了200多套房子。
作为地产界浙江投资团的关键人物,陈俊的一举一动备受业界同行的瞩目。在上月中旬新“国十条”和京版“十一条”出台之后,陈俊将视线转移到了二线城市。
继北京出台“严厉”的房产新政细则之后,上周五广州和重庆同时出台细则,再加上此前的深圳,这三地的细则都被冠上了“温和”的帽子。至于众多二线城市,相关细则迟迟未出。
坚信“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的陈俊表示:“我们的理念是在变化的政策中寻找商机,不断寻找政策和市场洼地。二线城市我们早就关注和进入。现在一线城市的房价水平过高,投资成本也高,利润空间不如二线城市。”
目前北京有浙江人50多万,浙商在北京的投资额达到4000亿元,仅去年就投下2000多亿元,其中不少流向了房地产。陈俊表示,对二线城市的先期布局只是第一步,后续还会有更大进入。
在“国36条”鼓励民间资本政策出台后,“陈俊们”看到了新玩法的机会。例如,他们会考虑创办更多的小额贷款公司,给地产公司提供短期的“补血基金”。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更令他们感兴趣。最近一段时间,陈俊奔赴济南、石家庄、唐山和廊坊等地,看了众多商业地产项目。
“在投资渠道依然不多的情况下,手握闲钱的浙商还是依然看好楼市的。”陈俊颇为自信地表示,在半年之内,二线城市的楼市肯定会率先复苏,“布局二线城市回报起码翻番吧!”
深圳炒家:等待抄底
“我们估计再跌10%就到底部”
与浙江投资团在二线楼市的风生水起相比,作为中国另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投资群体,深圳的投资客们在楼市新政下依旧坚守深圳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