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博文 > 正文

王子鹏:宏观调控底气不足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0.05.16 来源:王子鹏博客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而且当这种相似出现时常常不是什么好事。

  时至今日,为期一个月不到的本轮“史上最严宏观调控”似乎在把2008年那场宏观调控加速度地重演一遍。所不同的是,2008年那场宏观调控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显露、国内实体经济已经受到影响的情况贸然推出的,对房地产的打压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金融危机的影响迅速显露出来。而本次宏观调控则是在经济似乎全面复苏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直接引发了地产股领跌股市,而美国股市也在此时狂泻了一次。

  历史似乎在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力度重演,而股市的下跌正是一个示警,当然,你也可以完全视而不见,权当没有。但是,如果考虑到国际国内的因素,这次决心最大的宏观调控,应该迅速企稳,谨慎缓行。

  在这次宏观调控的开始,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政策的力度前所未有,决心前所未有,当然我们现在也看到了所要采取的措施也前所未有。宏观调控迟早要来,毕竟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的涨幅已经超过了民众和政府所能承受的限度,如果都像北京通州那样涨下去,老百姓真的“穷得只能去美国买房了”。在以“国10条”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措施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不仅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而且是准备在较深层次上解决房地产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纠结等痼疾的,这里包括对地方政府的问题、房产税的实施等等,基本包括了现实的和未来的各种手段。这些都没有问题,大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过犹不及”,当中央的政策制定下来,责任要问责下来的时候,地方政府会尴尬地发现自己既没有货币权利、也没有利率手段、更没有税收权限。因此,在新政的实施细则中出现了大量的行政权利直接对市场的干预,其中最明显的当属北京以家庭为单位限制新购一套房等政策。人们担心,在层层加码的“政治表态”中,市场的信心将一点点被摧毁。

  这些政策的实施已经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姑且不论房价是不是真的降了,房屋成交量的下降则是不争的事实。交易量的下降所代表的不仅是观望,而且是一种恐慌情绪的蔓延,人们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更严厉的政策出台。无论是购房者、投资者还是开发商,其实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你想不到的那只靴子落下来。
其次,宏观调控的底气不足,随时可能成为经济陷落的泥潭。

  本次宏观调控之所以在4月份出台,固然是房价暴涨使然,而政府之所以有底气去坚决打压房价,则是基于世界经济有所恢复,中国经济已经率先走出危机的基本判断。在这一点上,笔者与章林晓兄的判断完全一致。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但随着房贷紧缩,银根收紧,宏观经济正面临下行压力。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环比均呈下降态势,同时对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的打压,实际使各类消费行为全面抑制,形成老潘说的“冰冻期”,而外贸方面,林晓兄更是认为“1~4月份我国外贸形势好得让许多外贸企业感到可怕的根本原因,除了库存大量消耗后补充库存这一因素外,更主要的在于赌人民币升值而采取的抢购行动。这种抢购行动而导致的出口增长,是非常不稳定的。”

  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宏观调控的基础并不牢固,随时可能变成陷阱和泥潭,出口、投资和消费这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一旦同步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对房地产的过度打压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使地方政府陷入财政危机。

  房地产业其实并不仅仅只有开发商,也并仅仅是盖房子那么简单,看起来是一个行业,但上下游产业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此,董藩老师有个形象的比喻,房地产业就像颗花生,看起来没多大,你拔出来就是一大片。房地产的萎缩,将导致整个实体经济的下滑,失业率上升,银行坏账率增加,金融危机再度抬头。房价是下来了,但是购房者的支付能力更是以几何倍数下跌。历史经验证明,每次房价下跌,购买力也恰恰随之消失了。

  对此,有专家寄希望于廉租房建设的拉动作用,实际是没有考虑到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当年经济适用房拉动中国经济走出了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因为经适房当时不仅能出售,而且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出售,甚至是与商品房价格相差无几的销售,而今经适房的保障性确立,不可能再有当时的作用,而廉租房甚至根本不能销售,全部依靠政府投入,而且基本是没有回报的投入。地方政府先期投入的一级土地开发贷款能不能偿还都要打上问号。如果房地产出现持续萎缩,土地财政又被堵死,地方政府能不能发上工资都是问题。

  为解决地方财政困难,很多人都会想到物业税,但是物业税的开征需要时机,物业税、房产税的征收其中一个前提应该是房屋、土地的增值。而目前这一时机已经失去,在房价下跌、房市惨淡的情况下征收物业税,只能增加民众税收负担,甚至是压垮房奴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四,国际金融危机并未过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大气候”不仅没有变好,甚至有更加恶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应该以稳为主,稳定压倒一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其实,在一片衰退之中,能有些微进步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因此,仅仅是“政治上正确”的急进无异于挥刀自宫。在形势已经发生逆转的情况下,宏观调控也应该审时度势,放缓脚步,更多运用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减少矛盾而不是引发新的矛盾,促进行业发展而不是自废武功。

    2010年5月14日星期五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