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形势,市场一片迷茫:开发商貌似死撑,购房者冷淡。相对来说,购房者态度较为统一,继续选择观望为主,而开发商层面却出现了一定的分歧,有的选择小幅降价促销、有的则以推迟开盘等手段等待形势明朗。
前面我为什么说开发商貌似死撑呢?这很简单,商场如战场,一样是残酷的:最近,恒大房产宣布在全国的范围内以85折价促销;万科也声称调整产品线以代替简单的降价。大房产公司率先的降价行为一来能够引领房价的全面回落,二来会对中小开发商形成冲击,引发新一轮的洗牌。那么接下来的一轮降价预期空间有多少可以期待,也是政府可以接受的目标呢?我认为是30%左右。
30%是回落至07年大涨前的水平。当然有些城市三年来实际涨幅过高,30%并不能回落至当时的水平,在此我仅以平均水平论述。推断的这个空间是有理由的,我们来回顾一下三年来的房价上涨历程。
自2004年房价启动以来,中央随即开始对楼市进行调控,2007年下半年房价开始一轮暴涨,而且是在调控进行当中,当年全年商品房均价上涨超过15%,再次出现了过快上涨的现象。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房价仍出现小幅上升,2009年房价再次出现非理性暴涨,直至引发本轮严厉的调控政策。从2006年底全国商品房均价3400元到2009年底的4700元房价上涨接近40%,那么如果以当前价下跌回落至当时水平是27%,加计今年一季度的涨幅应该正好是30%左右。
从另一个角度看,房价收入比是个重要的可参考数据。一般的说法是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比较正常,考虑到我国住房自有率高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加之为刺激经济而货币投放量的大幅增加引发的通胀预期,这个倍数略为放大可以接受,从世界近百个国家房价收入比的均值来看,这个数据在8至9之间。那么以我国2009年全国平均商品房价格4700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家庭以夫妻收入计为34350元)按90平米的房子计算得到的房价收入比为12.3;假如以当前的收入不变,房价回落至2006年末的3400元计算得出的比为8.9,正好处于这个空间。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2007开始的房价大涨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各阶层怨言不断,迅速使房价成为首要热门话题,所以,2007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
因此,以2007年房价大涨之前为目标是有一定依据的,也就以当前价回落30%左右是站的住脚的,或许这也是政府调控的既定目标。调控政策采取对非理性需求的打压,同时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来改变自有化率过高的格局以期控制房价过快的非理性的上涨可谓双管齐下,由此看,房价整体回落的目标是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