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没看网上的房地产市场崩盘时间表?”“我这看了一年多的房子,房价是越看越高,一年前能买大卧室的钱现在只够买个小卫生间了!”“房价到底会不会降,什么时候能降?”最近一段时间,蜗居的人们频繁发出类似的“天问”。
尽管国家频频就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出台调控政策,但房地产市场还是似乎难以冷静,而且大有“踏着春天的脚步再上层楼”的冲动。那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会否迎来一个拐点?频繁上涨的房价是否确属刚性需求拉动,难以掉头?
《证券日报》记者就此问题向部分房地产公司、中介公司询问,多数公司打起“太极”,表示长期看房地产行业向好趋势不会改变。而对于房价何时会降、降幅是多少等问题三缄其口。只有安居客CEO梁伟平先生预测2011年下半年房价能够回归理性,但这“理性”的房价又是个迷。
动用祖辈积蓄
还是透支孙辈购买力?
随着2009年房地产市场回暖并持续高温运行至今,中国楼市“泡沫论”再次漫天飞扬。在世联地产首席分析师王海斌看来,按照泡沫价格超过价值的定义来判断住宅价格并不准确,毕竟住宅定价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成本+品牌”的定价模式。住宅的定价还包含周边的配套设施,涉及经济、文化、绿化、交通等方面。如今大城市周边郊区的房价已经先于这些设施涨起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上涨空间。
金地集团表示,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确实呈现出过热的发展态势,但是否出现泡沫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现在刚性需求正在慢慢释放,过热的状态会导致整个市场发展不健康。政策的出台也是为了让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降降温、减减速,使发展趋于平缓,防止泡沫出现。
相比于王海斌和金地集团对泡沫的和缓态度,梁伟平显得十分坚决,他认为一线城市肯定存在泡沫。去年这些城市的房价涨幅全年超过了30%,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泡沫迅速吹大的过程。其次,这些城市的投资购房比例超过30%,部分楼盘甚至达到五成。投资客忽略了房产的真实价值,这是房产泡沫的集中体现。第三,传统的房价收入比和租金回报年限等指标已经不能再用来衡量目前的房价,房价已经背离其价值。
不过有人说我国的房价收入比不能参照国际惯例,因为我们可能是6个人供一套房子,有些甚至还动用了祖辈的积蓄。此言一出,随声附和者有之,嗤之以鼻者有之。反对者认为,如果购房者动用了祖辈的积蓄,自己还要辛辛苦苦一辈子给银行打工的话,按照现在的购买方式,这一代人就透支了他们孙辈的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