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基本成为房会,有关房子问题和建议多如牛毛。不乏来出自于降房价和改善民生的大道理。甚至新华社连日抛出评论文章数篇,皆是就房价之高问题的独家解释,可却把矛头对准了地方政府,说什么土地财政模式之弊病种种。
于两会过去之后,在新华时评(提及新华时评,这象征着沉甸甸的信心和论据凿凿的权威)的重压之下,房价貌似吃错了药不仅未降而是激进猛升。对此的新闻报道信息涉及新房和二手房,水水在此不作赘述。
水水于2010年4月4日撰写《质疑新华时评“推卸”责任》,质疑了新华时评的目的。昨日笔友陈宝存撰写《新华时评没找到楼市问题的源头》,揭示新华时评的问题之所在。
此事让水水想起地产界名嘴——任志强先生,他多次在博文中质疑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关于房地产行业报道人员的专业水准。水水认为:并不是当事人的专业水平问题,而是根据现实需要所作的舆论引导而已,和真正的降房价无关。
本文重点讨论新华时评背后预示着什么?一家之言,可作笑尔。以水水之浅见:新华时评至少预示着房地产行业一如既往地是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支柱性行业,依旧作为我国市场化经济体制中最为开放的行业存活着,特别是房价的问题中央政府不会直接插手当然还是按照市场供需关系起起伏伏,甚至是整个行业亦是自生自灭。
试看关于房地产的新华时评,现已洋洋洒洒发布了数篇文章。可惜正如笔友陈宝存所言:没有找到问题源头。关于房价的构成不是每个经济学家都明白的,但至少是每个一线操盘手都该知晓的是房价的确捆绑在地价之上。由于我国的土地出让形式形成垄断性市场买卖关系,直接导致土地价格连年递增。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听过房价下跌,你有听闻过地价下跌的吗?
因此千万不要私下以为新华时评,这是有病乱投医的写照。现在着重撰写文章重点问题,也就是论证水水认为新华时评正好预示着房价上涨的观点。
首先,通过新华时评可以看出,房价的根本问题被替罪羊地方政府给背上了。新华时评不管是揭示土地财政的描述上,还是直击房价中的腐败现象,皆是把矛头指向地方政府。且不说地方政府的确从中牟利了,就是没有得力也只能落得个敢怒不敢言的下场。这无疑于缘木求鱼?这难道不是让巧妇为无米之炊吗?闲扯这些公鸡下蛋的事,何苦呢?
其次,新华时评也分析了房价的构成,但是并未把土地在房价中的比重论述清楚,而是拔高房价转嫁建安成本、甚至钢材价格、税费、融资及投机者等方面。也就是给地方政府找了N多垫背的——你放心!你还不是唯一的忧虑因素。其中把投机者单列一篇文章,费了若干笔墨揭露其种种不轨行为。可是什么是投机?什么又是投资呢?
最后特别说到税收。这也是有消息称新华时评是为开征物业税开道的原因所在。这也算唯一可以称得上完美的解释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让这部分人依法多纳点税,起码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其一满足了大部分穷人的“仇富”心理平衡,其二也满足了国家收税的合理出师之名。但其开篇《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的忧何来?
如果真忧房价之高,其实水水倒有一剂灵丹妙药,保准药到病除绝无后患。即把土地出让的拍卖制度变为招标制度。相信水水博文的读者皆明白“招标”的意思。或许你早已经历过招标的过程;或许你正在经历着招标的欢乐。同时也希望正在参加投标的朋友所作的方案是招标企业最为满意的方案。
于是乎,水水就有了标题中的观点:新华时评预示房价难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