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连线
房产评论
出自亲身感受
昨日上午,记者联系到了新华社国内部评论室主任张建高,他告诉本报记者,全国两会刚结束,来自代表、委员对房价快速上涨的声音比较强,他们就开始策划这一评论系列。
张主任表示,这是他们自己策划出来的,主要是出于作为媒体人的责任感。他告诉记者,首先,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土部等部门为抑制房价快速上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房价的上涨已经引起了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可以说上下已经形成了共识。
第二,张主任告诉记者,自己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到北京工作,已经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了将近30年了,对于北京房价的过快上涨有亲身的体会,房价的上涨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超过了老百姓收入增长的速度。
为此,两会一结束,评论室就开始策划房地产系列评论,规划出这几篇评论的方向,随后,他们将工作安排给了记者,包括两个分社的记者。法制晚报
新华时评观点摘要
4月2日《税收杠杆应发挥更大作用》
房地产市场健康与否,关乎经济全局,房价高低更关乎百姓利益。因此,房地产调控应该迅速找到有效抓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行政调控已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该让符合市场规律、可灵活运用的税收杠杆发挥更大作用。
4月1日《土地财政还能维持多久》
疯狂拿地、推高地价房价的背后,总能看到一些地方政府的影子。把出让土地作为地方的主要财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一荣俱损的短期行为。如此情况下,又如何寄希望于地方政府主动控制房价?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埋下隐患。
3月31日《疯狂的房价叫板土地招拍挂》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现有的土地招拍挂属于供给垄断和需求竞争型。这种供给垄断与需求竞争并存的模式,必然造成需求方恶性竞争,导致地价不断暴涨。
3月30日《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
从掌权者直接受贿后为开发商提供便利转为较隐蔽的权房交易,低价购房、转卖套利,继而更隐蔽地以权力为干股,幕后参与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商与腐败官员为逃避法律制裁,可谓煞费苦心。
3月29日《不能让楼市成为投机者的乐园》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过去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色彩愈来愈浓:先有温州炒房团,后有山西炒房团、内蒙古炒房团,他们南征北战攻城略地……
3月28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
200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较上年增长16.1%,商品住宅投资增长14.2%,远高于GDP8.7%的增幅。透支未来的卖地财政,决定了房地产市场难以持续,更意味着依靠这种方式拉动经济发展难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