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全国2月重点城市交易活跃,土地溢价水平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明显,多个城市创下新高。其中北京、南京、杭州溢价较高,位于70%-130%的水平。就在两会刚刚闭幕,地王和国企“圈地”又再次映入我们的眼帘。3月15日,北京单价地王1天刷新两次,最终以2.90万元/平方米成为新地王;3月11日,杭州国企继续高价拿地,处于远郊的杭州祥符单元9号地最终以总价高达26.85亿元被两国企联合拿下,折合楼面价10210元/平方米,溢价率达85.6%。3月18日,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称,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业内人士分析称,此举对土地市场和楼市的价格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而且加上众所周知的土地财政、土地开发过程中的利益链条和监管的法治缺位和多龙治水,似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长姜伟新在两会上的表态是大实话——“未来20年中国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但是中央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更大。”不少公众对此言的第一反应是中国房价可能要“再涨20年”,心情因此无比沉重。
那时,按照正常的生理规律,再能活的猪坚强兄想必已活在人民心里。
看来胸怀祖国行不通,“房地产崩盘时间表”则开始放眼世界——日本、香港、美国都出现过严重的房地产泡沫,该轮到中国了。
然而,多位专家却表示,两地银行体系——比如泡沫前,日本政府并没有对商业银行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监管。中国政府对银行和企业有很强的控制力,可以引导资金流向,出台政策打压房地产泡沫;再比如人口结构、城市化程度——1985年日本城市化率达76.7%高点,城市化接近尾声,中国城市化进程还处于加速阶段,中国大量二、三线城市如今还可以吸引投机资金等等。
“崩盘”目前只是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其实,遏制房价的药方开过多次,目前大家都清楚:无非是调整房地产贷款利率、增加土地供应、提高购房首付等等。
去年底开始,从信贷到土地,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剑指“高烧”房价。
可悲的是,为什么至今没得到真正有力的贯彻实施?
更大的杯具是,谁都知道阻力在哪而又显得无能为力。
简直是猪不明理,益寿延年。人不讲理,气死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