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周末,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传言就在市场泛起。不过,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动向来看,近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并不大。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2130亿元,其中1年期央票和3月期央票的发行量都超过了千亿元的规模,而本周1年期央票的发行量虽有些下降,但3月期央票发行量则进一步增加,使得央行从市场净回笼了2180亿元。综合整个3月份来看,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有望从银行体系净回笼资金超过6000亿元。而这一规模将相当于央行上调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两次!
以往的经验也显示,在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当周,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往往会放松,以避免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形成较大的冲击。换言之,在央行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实现大规模回笼资金的目的后,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虽然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一直作为货币政策“微调”的手段,但是与公开市场操作这一常规的工具相比,准备金率上调有着“一刀切”的特性和更强紧缩信号作用,因此对这一工具的使用仍需要更加谨慎。而公开市场操作则相对更加灵活,央行可以在确保总量调控的情况下,由各机构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来参与投标,另一方面,作为每周的例行操作,它对货币政策取向的指示作用也较小。
从当前的市场利率水平来看,央行利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成本也更低。目前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利率为1.62%,而3月期央票和91天正回购利率为1.41%,显然,后者使得央行付出的利息成本更低一些。近期央行频繁、大力度地使用3月期工具来回笼资金应该也有此考虑。
另外,现在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在年初两次上调后,国有商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16.5%,这意味着继续多次上调的空间并不大,央行难以再像2007年那样频繁使用该工具进行调控。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央行对该工具的使用也会更加谨慎。
不过,尽管央行从银行体系大量回笼资金,仍难以改变银行体系充裕的资金面。
由于信贷受到限制,外汇占款继续增长,再加上票据大量到期,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资金难以贷出,只能聚集在银行间市场上购买央票、债券等来进行匹配,这使得我国债券市场的利率水平被推低,也给了央行继续大力度回笼资金的空间。此外,尽管大中型商业银行贷款受到严格限制,但是一些小银行却显示出了很强的放贷冲动,这种“积少成多”的效应也可能使得银行贷款仍呈现出较快速的增长。因此,如果贷款的增长超出预期,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仍可能在未来某一时点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