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南京某小产权项目“转正”的新闻,在2010年初的楼市中引发轩然大波。继去年深圳小产权房被正身后,小产权房合法化的议题再次成为舆论的中心。为什么小产权房“转正”国家三令五申却屡禁不止?既然是所谓非法行为,开发单位又如何进行销售?为什么购房者冒着风险,也要购买小产权房?小产权“转正”究竟是真有其事,又或是虚张声势?小产权房为什么受到如此青睐?
其实,小产权房之所以受到青睐,不外乎一个原因,那就是便宜。但显然,小产权实际就是没产权,小产权不能得到法律保障。可是一些地方的小产权房还是卖得红红火火。而在用经济实力说话的今天,中低收入购房者选择小产权,恐怕也是没有办法而为之。否则谁会用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去买一个没有法律保证的住房呢?
小产权房得不到现有法律体系的支持是一个基本的事实。而小产权房与商品房巨大的价格落差,却形成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在现有的住房供应体系不能全面满足民众住房需求的情况下,小产权房的出现,不能不说具有一定合理性。
购房者调查问卷显示,41%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价格合适,会购买”小产权房,再次印证是巨大的价格落差造成小产权房受追捧的根源所在。置业需求和面对高房价的无奈使得23%的购房者“已购买”小产权房,“小产权房”的即得利益,使越来越多的购房者愿意与国家赌一把。
从另一方面讲,小产权房存在多年,却一直相安无事的事实,也使购房者在风险意识上放宽了顾虑。虽然34.4%的购房者选择“不会购买,风险大,没保障”,但更多的人却认为政府对小产权房态度明朗,但在具体执行中是“雷声大雨点小”,加之市场中“转正”消息频传,更使得购房者对小产权房抱有幻想。
对于小产权房的处理,82%的调查者认为“补足相关费用产权化”最为合理,一个普遍认同的合理处理方案,无疑是民众的期待,也正是购房者冒风险购买、违规开发屡禁不止的的心理依托。购买“小产权”房的人也知道其中的风险,但有不少人抱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认为“小产权”房迟早会“转正”。
小产权房问题核心其实是地方政府与和上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这从小产权房开发、建设、交易、转让等环节皆可看出,如果没有基层政府参与,成千上百万的房子如何买的出去?同时,集体土地要想转为建设用地,唯一的途径是国家征收,将其所有权变为国有。但这注定是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国家征收集体土地,一定要基于公共利益,而所谓的公共利益,是指学校、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农转用”土地指标每年都在减少,“小产权房”所占土地只能利用“农转用”指标逐步消化。
针对目前全国大量涌现“小产权房”现象,国土资源部作出决定,开始逐步清理小产权房。国务院也已责成国土部、住建部牵头,负责小产权房的摸底和清理工作。国务院要求,所有在建及在售小产权房必须全部停建和停售,并要求地方对小产权房现状进行普查。
但是,小产权房的问题由来已久,粗略估计,中国目前小产权房建设面积可能已达60多亿平方米,相当于中国房地产业近10年来的开发总量。由此可见,小产权房数量非常之大已成事实,而此现象是多年累积起来的问题,冰冰千尺非一日之寒,多年积累的问题,要想解决谈何容易。
要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要点之一,是要改变上有禁令下不遵从的尴尬局面,而要改变这一点,关键在于改革目前的土地收益分配形式,使农民的土地收益有所保障。早在2006年7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提高征地成本,征地补偿安置必须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而现在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也制订和发布规定,下狠招阻止“小产权房”买卖,如违规买卖“小产权房”被查实,购房款将被没收。
小产权不符合现在的政策法规,为之松绑亦将严重冲击现有市场格局,及时清理势在必行,当然在治理小产权房的同时,必须先要解决高房价,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老百姓买的起房,小产权房的购买者才会丢掉幻想,也只有这样才能震慑小产权房的开发商,使其不敢再贸然行事。最后,需再次提醒普通确权者,购买任何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产权状况不清晰的房屋都存在极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