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针对国企进军房地产行业遭到质疑,国资委分配局局长熊志军表示国企进入不是导致高房价的决定性因素,并建议征收暴利税来控制房地产行业的利润。(《重庆晨报》3月21日)
近段时间房地产业掀起一场波澜,央企来了个“保16退78”的战略调整,于是,关于国企推高房价的问题一下子又变得敏感起来。身为国资委官员,有理由帮“自家人”发几句牢骚。只不过,发牢骚前也该多动动脑子,别拿“暴利税”折腾房价。翻开任何一本经济学教科书,都不难读懂一条常识:假如某种商品的生产者能很容易向消费者转嫁税负,那么针对这种商品提高税收的结果就一定是抬高物价,税收负担的增加最终由消费者承受。
房地产业被调控了这么多年,我们已清楚认识到税收的作用,显然是推高而非降低了房价。导致税收提高房价的根源,主要在于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不管怎样,该买房子的人总是要买,房地产商几乎拥有不容置疑的定价权,自然也可以轻易转移税收负担。
房地产业存在暴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这种暴利之所以存在,主要在于房地产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以及房地产链条中腐败横行。其实,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变幻,也把房价问题揭示了个透彻。一俟房价略降,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坐不住了,采取各种减免税费、提供补贴的优惠,竭力保住本地房地产市场,实质上也是保护岌岌可危的房价。于是,正如我们看到的,一旦经济稍微有了企稳的迹象,房地产市场立即再次谱写神话。
所以,我们几乎可以断言,一旦对房地产开征“暴利税”,必将进一步加剧民众买不起房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