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房产资讯 > 正文

地方政府负债达7.2万亿 多个地方卖地还贷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0.03.17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朱宇

  卖地还贷

  为了偿还本息和继续获得贷款,地方政府必须保持较高的土地价格和对土地的旺盛需求,否则,许多地方融资平台就将“破产”,地方金融也将因为巨额的呆坏账陷入困境

  土地财政难止

  张君说,融资近40亿元的他多数时候只是“一夜富豪”。“当时,市财政局告诉我们,银行肯发放大量的低息长期贷款是天赐良机,并指示我们将银行贷款迅速、全部提出,转到投资管理公司的账户,怕到时候提不出来。但资金在我们公司的账户只作短暂停留,几天之内就会划拨到各个城建项目公司的账户。这些项目公司所做的都是财政性资金支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基本都是公路建设。”

  从信贷资金划出投资管理公司的账户开始,张君就彻底对资金失去了控制。“我们和这些项目公司没有任何股权关系,资金划过去也没有签订任何合同,他们怎么花,我一点都不知道,也管不了。现在负债全都是我的,我这里就是一个壳公司。”张君并不讳言。

  “你拿什么还给银行,你就不担心银行找你麻烦?”中国证券报记者对此不解。

  张君说:“我有什么压力。所有的贷款,财政局都事先跟银行打过招呼,肯定要靠财政资金兜底的。我们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城投公司的那些项目短期内也没有现金回流。所以,前几年主要靠财政资金垫付一点利息,等城投公司的项目开发完后,周边土地的价格不知道翻了多少倍,财政局再拿卖地的钱来还银行的贷款,轻而易举。”

  G市财政局采取的正是目前国内各地方融资平台的通行做法。地方政府的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也由此成为大量银行新增贷款背后的“隐形担保。”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就是民间所说的“二财政”。根据财政部数据,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约为14239亿元。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表示,地方政府要想在有限的公共财政条件下做出“政绩”,就要把“二财政”用好。与按部就班地先卖地、后建设相比,习惯于“寅吃卯粮”的地方政府,在银行的配合下,天然地倾向于选择贷款-建设-卖地-还贷的资金运作方式。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大规模的城市基础建设和对其他项目的支持必然导致地方政府扩张债务的冲动。许多城市发展规划一再扩展,城市规划定位一再提高,城建规模快速膨胀,城建投资也高速增长。为了偿还融资平台借款的本息和继续获得银行贷款,地方政府必须保持较高的土地价格和对土地的旺盛需求,否则,许多地方融资平台就将破产,地方金融也将因为巨额的呆坏账陷入困境。

  事实上,G市的房价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退的2009年实现了翻番,达到历史峰值,全国房价、地价也在2009年呈现同步报复性反弹。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