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房地产再次成为众矢之的,姥姥不疼,婶婶不爱,尽管他努力地按游戏规则玩,但还是被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并被狠狠地踹了几脚。最可怜的是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一有动静,他就惶恐不安。这孩子,吊死他算了!
有一个委员粗粗算了算,先不说他视角及算法是否有理,得出的结论是房地产商无良暴利。一时间舆论大哗,指责也是铺天盖地。
首先,我们应该定义一下什么叫暴利,暴利是指用不正常的、非市场手段,或者用权力去垄断必不可少的公共资源,强买强卖,非法盈利。
你发觉地产商和这个没有太多关系,尽管很多人说有,地产开发最重要的土地资源是政府垄断的,企业按国家定的规则竞拍土地,接下来全是市场行为,全面竞争,你盖房他也可以盖房,你卖房他也可以卖房,买卖自由。问题出在供需关系上,这似乎是地产商左右不了,那么多地产商去哄抢一块地,你就知道怎么回事,如果政府能敞开多渠道供应,我想开发商也抢不起来。
供需出了毛病,市场需求决定价格,如果说是暴利那也太牵强附会了。生猪供应不足,猪肉会涨价;生姜供应不足,生姜会涨价,这些小贩遵守市场规律出价,你说他暴利有点过份了。大的物品就更多了,石油,原材料等等需求多了,供不上来就涨,供多了就跌。跌的时候呢?你能给企业定性为慈善组织吗?
卖地呢?算不算暴利?
没有人说房价高就会好,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凡是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必会事出有因。原因是什么呢?应该客观公正地分析,委员们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