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09年的经济不确定性来自于外部,国内政策的态度时明确的,那么2010年的经济不确定性则更多的来自于调控政策对民众信心的影响。如媒体报道银监会“不控制信贷规模”,但实际在按日管理信贷规模已不再是什么新闻。这必然对民众的信心产生巨大的动摇作用。如温总理要求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和支持居民住房消费,遏制“部分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但一刀切的政策却让房价未过快上涨的城市也面临同样的打击,造成了除重点城市外的二、三线城市销售也倍受影响……
如果仅仅是为打击房地产市场中的投资与投机行为,那么股市为什么会除房地产股之外也会下跌呢?或许当民众的信心被政策预期的不确定性所动摇时,政策遏制的不仅是房价(不管是否上涨的房价),更可能是在制造危机。
如2008年和2009年初的房价下降不同的是,那时的房价下跌许多企业是为了现金流而宁愿亏损的跌价,而今天大多数企业的现金流至少在上半年还不会发生紧张和断流,房价也就不会用亏损去转换。但投资却一定会在市场变化中压缩,供给一定是会在销售下降中减少。
自去年9月份之后,许多地产商已在怀疑政策会在火爆之后逆转,历史的经验让他们在资金量充足的情况下却减少了投资,连续数月的投资连续下降中,他们真的看到了政策的逆转,他们在庆幸没有将手中的钱全部投入建设之中。同样他们也会庆幸当他们的资金足以支撑生存时,会再一次在供不应求中让产品获取最佳收益,并从被政策制造的危机中找到欢乐。
如果今年的投资和生产不能在环境恶化中保持较高的增长,那么明天又靠什么解决市场的供应。更可能出现的则是恶性的循环再现的局面。
当供不应求时抑制消费、抑制消费让投资下降、投资下降再加重供不应求、供不应求再推高房价、房价上升再抑制需求……
政策调控不但能刺激经济的增长,政策调控也能防止过热和通胀,但当方法不对时,政策调控也同样可以创造危机。
但愿信心是在不断的坚定,而非被政策所动摇,缺少了对预期的信心本身就是一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