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着急买房卖房,中介公司生意火爆。业内人士认为,眼下二手房市场有点偏离理性轨道。“这个月是中介冲业绩的好时光。什么房子都好卖,就连全朝北、没阳光的也卖得掉。”某中介业务员小陈说。在成交活跃的板块,不少门店库存房源已到了警戒线,业务员只好到网上和其他渠道挖掘新房源。几个人抢一套房源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挤优惠“末班车”,“又买又卖”的客户很多,但多数意在“探市”,并非诚意售房。某中介莘庄店业务员小王追踪一位购房客很久。没想到,他接连带看了好世鹿鸣苑、莘梓苑、名都四期等13套房子,每套房子业主都跳价10万元、20万元,有的甚至从193万元直接跳到230万元。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总价约150万元的两室户房源最为紧缺,也是此轮行情的涨价“急先锋”。
由于房子一天一个价,如今将房子到市场上挂牌,不求成交,只想知道能卖多少钱的“非诚意卖家”越来越多。这种“试挂牌”、“假挂牌”的卖家混杂在市场当中,很难识别。特别是当下市场变化较快,这类卖家不在少数。有的卖方本来诚意出售,后来看到需求旺盛,几次“跳价”后,就找出种种理由不卖了。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挂牌的二手房,只有三四成是实际能成交的,不能成交的占六七成,其中“试挂牌”、“假挂牌”占大头。跳价也让中介公司频频走上法庭。某中介公司总经理说,他的下属门店因房东跳价而官司缠身,有时中介做完被告又做原告。上海联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展提醒购房者理性应对跳价,并建议加大违约成本,在合同中设置较高的违约金,或者明确违约损失赔偿的范围,或者提高定金支付额度。
“目前市场热得有些不合理。”一位资深中介员一边为业绩冲高欢呼,一边却感叹二手房市场有些畸形,担心市场走不远。她说,市场上弥漫着恐慌气氛。购房者担忧利率上涨增加支出;担忧房价继续上涨;担忧营业税优惠取消交易费用增加;担忧现在不买房将来只能去远郊置业。这些因素叠加,就出现了非理性购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