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只要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不出大问题,中国的房地产业也会在未来的30年持续繁荣。唱衰房地产的专家很多,拥护者更多,但回望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二十几年来看,房地产业真的衰过吗?房地产只有几次不长的周期,没有过真正的衰败,而几次房地产业的周期性下滑都是受到经济基本面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趋势是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是中国未来30年的主旋律,在这个宏大的经济交响曲中,房地产业不可缺位,必将承担重大角色。
唱衰房地产的好处很多,可以赢得很多公众的赞扬。好像房地产业的衰落是跟民生问题站在同一条战线的。我实在不明白,这两者究竟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房地产业衰落就意味着房价下降吗?当然不是,房地产业衰落应该是指这个行业没有需求来支撑,将走向衰亡了。中国在各个方面都不具备房地产业衰败的任何迹象,中国的城市化率不到50%,按照历史的经验和目前的中国发展速度,可以几乎毫无悬念的预测到,中国将每年以1%的城市化率增长,也就是说,中国在未来的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70%,至少四亿人从农村进入城市,这种巨大的需求将会使得房地产业进入下一个繁荣时代。
历史的巨轮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唱衰者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注定没有市场,30年后的繁荣中国将会把夹杂在其中的噪音随尘土一起卷走,不留下一丝的痕迹。中国处于一个转轨的时代,体制在转轨,社会在转轨,思想也在转轨,转轨意味着混乱,很多近乎于常识的知识被牛鬼蛇神搅得面目全非。房地产业的繁荣与中国经济一致,更与民生一致。房地产业的繁荣向前意味着住房建设的增加,供给的增加,也就意味着人均居住面积的增加,人民居住水平的提高。另外,供给水平的增加是房价均衡合适的唯一可能,房地产业的繁荣并不与房价的猛涨划等号。可以说,人民的居住水平提高必然以房地产业的持续繁荣为前提,这是常识。因此住房民生的改善在根本上取决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在1978年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到8平方米,2008年达到近30平方米,这30年正是中国经济繁荣向上的30年,也是房地产业生生不息的30年。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房地产业的繁荣与民生是相悖的呢?常识将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逐步展现本来的面貌,优秀的思考者应该可以更早的在迷雾中发现此,并告诉大家,即便是千夫所指。
可能有人会说,那我们的收入还是赶不上房价怎么办?我想这个问题还是取决于中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力度,从理论上来说,中国假如以7%的速度增长,30年后经济总量应该可以翻3翻。举个最明显的例子,一个白领现在的工资是3000元每月,在不升职的情况下,这个职位30年后的工资水平应该是12000元每月。这是从社会平均的角度来说,不要以为这只是理论的推断,这一切都是符合经济发展的逻辑的。那么房价到时候会不会涨得更厉害?我认为这关键在于财税金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的到位与否。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在金融改革到位,投资渠道完善的情况下,没有大量资金挤入楼市;贫富差距改善,没有少量富人炒房;从供给角度分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改革,没有这么高的土地成本税费成本和寻租成本;十八亿亩红线的农地限制的规定放开,农地产权明确,增加城市用地;在这一切改革到位的前提下,房价没理由跑得比收入增长速度快。
最大的疑问就是这些改革能完成吗?我不知道。改革财税金融土地制度是非常核心的内容,必将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尤其是在当前的政治体制环境下,这种改革进行的难度更是加大。但是,这些问题事关中国经济的前途命运,不仅是房地产一家之忧患,需要改革者具有闯地雷阵的勇气和气魄。另外的疑问可能就是中国在未来20年能以7%的增长速度持续成长吗?我想在上述改革到位的前提下,这个速度是可以持续的,理由就是后发优势理论。对于此,林毅夫有过非常精彩的预测,不展开。从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史来看,像中国这种后发国家完全具备赶超发达国家的优势。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城市化和工业化意味着高速增长,这一点在发达国家都已经被证明。
其实关于中国,很多都是未知数。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中国经济能持续繁荣,居民生活水平能持续提高,城市化进程能持续推进,中国房地产业必将进入下一个快车道,而且是一个理性健康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