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里虽然也花时间了解了一下楼市的情况,也看到了现在社会对于房地产的狂热,但是知道今天才看了一下青岛市的成交数据,令我大吃一惊,整个青岛市日均成交不足100套,教前两个月日均成交量降幅超过60%。说实话,虽然以前也想到过黄金周的楼市成交肯定不会理想,但是没想到会差到如此程度。
原因自不必说,还是以前讲的“刚性需求透支严重,价涨量跌......”。当然我如此讲也不是幸灾乐祸,毕竟作为行业内的人,虽然对于部分开发商肆意涨价比较生气,但是也不希望楼市再次坠入寒冬。
我只是替很多中小开发商们担忧,从去年楼市危机到今年上半年的异常火爆,我们可以看到,在市场中劈波斩浪的都是那些大型的开发企业,今年六七月份的时候,朋友们还在开玩笑说,宝龙亏了,去年率先把房子都便宜处理了,结果没想到今年上半年的形式如此好,损失了不少的利润,对此我却不甚赞同,而且我认为这应该是很多中小开发企业应该学习的地方。学习什么?
首先要学习的是,对市场形式的敏锐度,都说船大难掉头,可去年的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并非如此,没有及时掉头的恰恰是那些中小开发商,而像万科这种大企业,因为对市场信息的及时把握,是他们具有一定的先见之明,所以王石准确预测了“拐点”,恒大在全国率先打响价格战,其他这些大企业纷纷做出了迅速地反映。
其次要学习的是,企业的管理理念,虽然俗话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但实际上,企业是靠经营发展的,经营要求的是稳健,而部分高额的利润,我看到过很多的开发企业对项目十分“珍惜”,他们懂得如何赚钱,希望在一个项目上赚足了利润。我想这些开发商,只能称为商人,不能说是企业家,因为他们没有想到过企业的长久发展,在危机来临的时候,他们考虑的也仅仅是自己的利润。所以我们看到,虽然今年上半年形式有所好转,但是很多中小企业依然依然没有抓住机遇。
还要学习的是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无论市场形势如何,一个健康的企业总会找到生存的办法,只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服务的品质、创新的能力......再大的风浪也会承受。
所以,我希望黄金周呈现出“败像”不要成为再一次寒冬的开始,我们的开发企业们能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