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报导,国土资源部称今年上半年土地供给大过去年的供给,供需不正常,下半年国土资源部将严查开发商“囤地”。感觉上国土资源部一直就坐在办公室里说话,自我感觉相当不错。如果走出办公室外,去看看,绝大多数一线、二线城市供需矛盾还相当突出,好不容易推出几块土地,就好比往饿昏了眼的狼群中丢几个肉包子,肉包子还未落地就被饿狼生吞了。
知道吗?狼太多,肉包子准备的太少!令人担忧的是现有的包子没几个,需要投放的肉包子还在和面、找馅、再加工,根本上短时间内就解决不了问题。
说我们开发商喜欢囤地,更是让上帝都要费思量的问题。要知道对开发商来说土地成本是很高的,一块升值潜力较大的地动则几十亿,少则也要十几亿,算算这财务成本就知道那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买卖。
土地是房产开发商的基本生产资料,由于土地的垄断性以及土地转让的复杂性,没有一个开发商能知道手上的土地开发完,下一块土地能否及时获取,如果不合适地储备一点,他如何保证连续平稳地生产呢?
土地市场高度垄断,是房地产市场不能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因为垄断,市场的调节机制对它根本就无效。
因此,即使是政策的需要,地方政府被强行要求多推地的时候,也因规划、拆迁、配套等原因推不出有效供给。而是仅仅为了满足政策上的要求,迫不得已将配套及规划条件十分不成熟的土地推向市场。
开发商在这种情况下,饥不择食,强行拿到了土地,开发时又发现配套和市场条件实在不具备,只好硬着头皮“囤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