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华说,没有一个开发商情愿拿地王。
王庆里说,最后总有一个人要成为地王。
说话的两位,一位是福晟集团副总裁,一位是融晟地产总经理,均为近年全国土地拍卖场上的常客,是真正身经百“战”的“行家”。他们的口风,则委婉地道出了掌声背后的些许无奈。
那么,如果真像开发商们说的那样,地王是“不值当”的买卖,那又是什么,推动2009年的“王”们频频现世呢?
诚然,小阳春的火爆美化了开发商们的心理预期,银行放贷的充裕也让他们鼓起了一次次举牌的勇气,然而,梳理眼下市场,我们不得不承认,过少的土地放量和过多的拿地需求,才是地价飙升的根本所在。
还记得不久前的一轮土地竞拍,不足100平方米的大厅上挤满了几十家开发商,为着两幅四五十亩的小地块起劲厮杀,旁观者拍红了手,参与者杀红了眼,理性一词,早在紧张得让人窒息的落槌声中灰飞烟灭。事后,有业界人士感叹,“一举数百万啊,此起彼伏间,十几辆保时捷就给举没了。”
在2009年的榕城土地招挂牌上,除了个别招商引资的大幅商业地块,剩下的均为城区小幅土地。量少而小幅的地块、壮大了的开发商,在招挂牌的天平两侧,形成了“倒挂”的两极。粥少,僧多。
而“倒挂”的,还有同时期、同地段的楼面价与楼价。
由于土地放量较少,一经推出立刻引来激烈的竞拍,部分中心城区地块甚至拍出了比周边在卖楼房单价都高的“楼面价”。这么一来,周边楼盘赋予了自己涨价的理由,而地王也在新一轮的房价上涨中腾挪鼓捣出了一定的利润空间。殊不知,这短期的涨价,只是建立在市场误区的泡影之上,就如2007年的地王泡沫戳破之后,市场的报复性观望终于降临。
把脉楼市,当务之急,唯有加快推地节奏,加大土地供应量,才能遏制地热的“高烧不退”,而“地王”也方能成为历史名词,被放逐出地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