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7月成交量出现萎缩,绝非偶然。当然,业界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成交量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应紧张。我只能同意一半。确实,今年以来很多城市商品住宅供不应求,上海尤其如此,每个月都是供小于求。放宽视野,自2005年至今年,历年的全国房屋竣工面积都小于商品房销售面积,这也是导致房价持续上涨的重要原因。
但还有一个事实不能忽视:1998-2008年,全国已经给开发商出让,但尚未开发的土地面积多达12亿平方米。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市场转好,开发商总归有丰富的土地储备拿出来开发、销售,如此,则供应量总是略小于销售量,但从未出现过严重的供求失衡。你可以说开发商太精明,也可以说“市场之手”太神奇,还可以说政府打击闲置用地太不力。
不妨再举一个例子,2006年底,上海可售一手商品住宅超过1400万平米,相当充裕;2007年楼市火爆,至年底大幅减少至500万平米左右,紧张得不得了;2008年市场低迷,又升至850万平米;今年近几个月来一直徘徊在520万平米左右,可说相当紧张。但仔细想想,2007年底一样紧张时,却迎来了2008年上海商品住宅的供大于求。
对市场形态来说,供应很重要,但需求更重要。如果接下来需求持续萎缩,则目前520万平米的“少得可怜”的可售量,只会导致房价继续上涨,但却难以逆转——成交量下滑的大势。而随着成交量的持续下滑,价格最终会涨不动,甚至转跌,而在这一过程中,可售量会重归升途。房地产市场很复杂,也很奇妙。大家看楼市,一定要抓住要点。上海楼市成交量,上半年是爬陡坡,下半年将是溜缓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