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喜时尚需忧:在一个循环的经济体中,多赢的局面或是可以实现的,而全赢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拿着钞票奔跑的主体们,谁都想跑赢大势,如同一场赌博,都想在这一轮形势走回调路线之前跑完整圈,谁会是最后的赢家?谁又是输家?总有结局的,除非经济体一直绝对健康向上,那就可以一直跑下去,接力不断。是否有这样的“除非”存在?
这一波的经济复苏是经济刺激政策的成果,而刺激导致的通胀预期又加剧了复苏走向“假象繁荣”的速度,如果说缓慢而有节奏的复苏是成熟经济体此刻的正常表现,那么中国楼市此刻的亢奋则是“假象繁荣”的表征之一,我认为也是现阶段中国经济体的必然表征之一。
从需求看,这次的需求突然膨胀式发作,先导是投资,紧跟着是投机,他们对于通胀及经济反弹感受最为敏感。随后,百试不爽的羊群效应出现了,刚性需求从试探最终被迫走向跟风,从而撑托起涨势预期下的楼市。从供给方看,一旦需求形势反转,土地供应开始放量了,地价开始上涨了,地产商开始涨价了,二手房中介开始强化房价上涨信号了。双方共同作用和推波助澜下,楼市暴涨态势出现了。于是,目前政策监管层面的收紧风出现了,先是严查房企违规,后是信贷、货币政策或转向,再是严查税收,甚而主管部门打起地价、房价战。
这个过程似曾相识吗?是不是每轮房地产调整均大致如此?如果是,如何解释?可以解释的或许是,一个问题不断重现,那必然是“病根”尚未解决,那么上述“绝对健康向上”的“除非”是不存在的。
那么,拿着钞票奔跑的主体们,在可以看到的未来内,总有输赢的。而从有限的经验主义来看,按照搏傻理论,买房人需时刻警惕着,因为没人替你埋单,当然骗贷除外(不要忘了骗贷找银行埋单的副作用是,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