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看了央视经济频道有关房地产的一个节目,两位嘉宾对近期央企频频竞拍土地,制造多个“地王”大加抨击。我对于国企尤其是央企有些不同的看法,因为这些企业与我们所认知的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有所区别,这些企业拥有更多的政府背景,得到政府的扶植与帮助。但是把“地王”频出的责任全部推到央企身上,我也是不认同的。我们要认真分析究竟是谁制造了“地王”,或者说谁喜欢“地王”?
老百姓不喜欢“地王”。
老百姓清楚地知道,虽然地价不是房价的唯一决定因素,但它是房价的主要决定因素。只要地价一涨,房价一定跟着涨。所以现在各地“地王”一出,网上老百姓对此评论之声不绝,充分说明老百姓不喜欢高地价。
企业也不喜欢“地王”。
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高价拿地都不是他们本意。谁都想低成本拿到土地,然后以稍低于周边的房价销售,这样卖得更快、利润实现更早。但在目前僧多粥少、价高者得的土地市场上,理性的企业基本上就拿不到地、吃不上饭。只有胆子大、敢举牌的企业才能获得土地。企业获得土地的唯一途径就是拼地价,所以“地王”频出就不难理解了。
既然老百姓不喜欢“地王”,企业也不喜欢“地王”,那么谁喜欢“地王”?当然只有土地出让方,高价“地王”的唯一受益者就是土地出让方。比如,北京市广渠路“地王”,以超过挂牌价格300%的价格被央企摘牌,即使挂牌价格为土地成本价格,作为土地出让方也至少因此获得200%以上的超额利润。在这种超额利润的诱惑下,即使百姓不叫好,企业有怨言,媒体评论不断,各地在土地出让方式上仍然遵循统一的规则,那就是:“价高者得”。因此看来,高价“地王”一再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现行土地出让制度的缺陷造成的,要根治“地王”现象,必须在改革土地出让制度上下功夫。
2003年,国家终止了实行多年的协议出让土地方式,实行土地出让公开“招”“拍”“挂”。不可否认,当时土地出让制度的改革对规范各地出让土地、保护耕地、防治腐败起了巨大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公开“招”“拍”“挂”也产生了推高地价、推高房价的负面作用。在2003年以前,长达20年时间里,房价一直是缓慢上升的,但从2004年起,房价就像坐上了火箭,一直在快速攀升,使多数老百姓买不起房,买上房的也变成了“房奴”。因此我认为,要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前提必须是抑制地价的快速上升,否则,所有控制房价的努力都将白费。现在已经到了痛下决心、改革现行土地出让制度的时候了。我的一个建议是,实行限制房价的土地出让方式,即先规定出让土地建成后的房屋销售均价,再将土地公开“招”“拍”“挂”。限了房价的土地是一定不会出现“地王”的,因为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做赔本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