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
在此背景下,从6月初,多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奔赴各地调研。
短短一个月内,中央最高层已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调研。这也是今年以来,中央最高决策层的第二次集中调研。
专家认为,此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对经济进行全面摸底,以确认中国经济是否真的回升,以及前期密集出台的4万亿元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的落实情况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怎样调整。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国务院6月17日召开常务会议,得出初步结论,我国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但基础还不稳固。
在这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首次提出下半年的宏调思路: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
相对于4月15日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的“形势比想象的好”的判断,此次会议透露的信息明显更加积极和乐观。专家认为,此次判断相当于国务院对当前形势的定性和确认。
坚持
随后,在7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两次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经济专家和企业、行业协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会议上温家宝强调,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由于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丰富和完善政策。
在此前连续五个周末的各地调研中,温家宝也在反复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西安开始调研到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不到40天的时间里,温家宝5次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在7月21日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今后要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7月2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在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这次会议明确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改变。
此前在一次论坛上,时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李扬认为,市场出现的调整和对信贷数据的关注反映出私人资本仍在观望经济形势和国内宏观调控的连续性。
“都在看美国和国内的情况。人们对政策的连续性、坚决度还有所怀疑。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宏调获得广泛认同后才会有改变。”李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