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报告透露的这组数据很耐人寻味:在全国平均地价下跌28.4%的情况下,出让价款总额只减少了16.2%。

在各种口径的统计研究数据满天飞的房地产业,数据的可信度是判断形势的关键所在。考虑到这组数据是来源于国土系统统计的已经成交的土地出让合同,可信度非常高。也因此,围绕这组数据暴露出来的问题,更能接近当前房市的真相。
从2008年春节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各地很少能够看到房地产巨头举牌拿地的情形,土地价格越卖越低,甚至有不少地块出现流拍,一度喧嚣的地王行情遂告一段落,给人一种房价与地价唇亡齿寒的错觉。此二者的关系也不断成为开发商维护自身利益、寻求政策庇护而拿来说事的铁证。开发商成功地把皮球踢给了地方政府,并试图让地方政府不可遏制的土地财政欲望来抵挡舆论的指责,似乎地价不跌到位,房价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涨下去。
而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中国指数研究院9日发布的对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走势报告显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销售增长显著。其中,今年上半年,杭州、深圳、天津楼市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0.4%、148.9%、115.5%,苏州、重庆、青岛等城市也超过或接近100%(中新社7月14日)。跟销售火暴如影随形的是房价的强势反弹,自今年3月以来,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已经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奇怪的是,土地市场并没有从这波小牛市中获益。不仅如此,还独自走出了一波下跌行情,且依然处于下行通道中。
看在便宜地价的份儿上,年前还叫嚷着资金量紧张的房企巨头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囤地运动。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6月,10大上市房企土地储备金额环比增长74%。仅万科一家就在上海、重庆、厦门、福州等地囤地8幅,总金额超过47亿元。与此同时,久违的“地王”新闻频频在各个媒体亮相,风头大有后浪推前浪之势。人们又开始嗅到了房地产泡沫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