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州九棵树地块到奥运村乡地块,再到广渠门15号地,不足一周,在拥有全国楼市风向标之称的北京,“地王”几度易主,速度之快叫人折服。据初步统计,广渠路15号地共经历97轮竞价,扣除廉租房、托幼、小学及体育公园后其楼面价已达1.6万元/平米,成为土地市场实行“招拍挂”7年来,北京土地市场新总价及单价双冠王。土地市场的疯狂,在6月最后一周的北京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地市”泡沫一说由此蔓延开来。
从“地王”频生的表象来看,业内外对“地市”泡沫的担忧似乎并非无水之源。近期与北京“地王”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频频曝光的“地王”纪录就是最好的佐证。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土地市场与一般的商品市场有着巨大的不同,不同地段、不同业态其所能承受的地价差别巨大。在笔者看来,企业只要是出于自身发展,并经理性分析,拍出“地王”无可厚非。“地王”频生是否引发“地市”泡沫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今年1-5月,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仍为-28.6%,从这点来看我国土地市场并未出现全面的回暖。事实也正是如此,从此番“圈地运动”的地域范围来看,受青睐的仍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及像重庆一样被长期看好的二线城市。而就北京近期几个“地王”而言,除通州九棵树地块外,其它地块均是稀有地段的好地块,并以高端项目为主,在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下,“地王”的出现并不稀奇。
在笔者看来,这些“地王”的出现恰恰是房地产持续活跃发展的希望。优质地块的溢价成交,一方面说明了房地产市场资金问题已有较大改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房地产开发商投资信心的回升。而正是这种投资信心的存在,楼市稳健发展才能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