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资讯头条 > 正文

温州安置房事件折射拆迁潜规则:好房卖官员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9.04.15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这个说法太囫囵了吧?”

有人定向投放房源信息,为官员夺利铺平道路

“他们发财了!”在记者赶赴温州的长途汽车上,温州一位市民说。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国资处金佩静处长说,当时的“暂定价”是8000元/平方米,“跟当时的市场价差不多”。

而据记者调查,2004年到2005年间,温州房市已经完成了一轮突飞猛进的涨势。据《温州市都市报》2005年1月的数据,2005年年初,温州市区住宅最高房价已经达到每平方米1.2万元;涉事的得月花园、莲花大厦等,均价也在万元以上。

“差不多?这个说法太囫囵了吧?”记者一位从事房地产的朋友质疑。

他说,大家都知道,买新房,有熟人才能拿到1个或者2个点的折扣,如果有5个点的折扣,购房户会趋之若鹜。保守估计,从10000元/平方米到8000元/平方米,折扣达到20%。

“这样的力度,在市场上无法想象!”这位朋友说。

有关人员获得的利益,还不止低价拿到房子。从当时的8000元/平方米,到如今的20000元/平方米,官员们的房产增值额动辄就是一二百万元。最大的一处房产,面积是329.3平方米,粗略估计,这处房产增值近400万元。

针对这样的算法,金佩静对本报记者说:“把现在的房价,套到当时的房价进行对比,这不是实事求是”。一位涉事官员还对记者说,当时买入房子,也是有风险的,凡是投资都有风险。

“温州很小,消息传得很快,你有钱你也可以来买房子!”金佩静对记者说。他还说,从2007年以后,相关房产的销售才公开在网上进行。金佩静同时承认,没有通过公开渠道向外界正式发布房源信息。

“但是普通老百姓,连冒险的机会都没有,何况获利?”来自杭州的一位资深媒体人士分析:“关键是他们抢占了普通百姓的获利机会!”

而北京大学王锡锌教授指出,有人故意控制了房源信息,并定向投放相关信息,为官员夺利铺平了道路。

官员通过房产交易获利,无形之中推高了温州的房价。

“这些官员,怎么可能盼望房价降下来,让自己的资产缩水呢?”一位温州市民说。

“就是为了开绿灯嘛!”

好房子卖给官员,是当地拆迁潜规则

好房子,以及获利的机会,为什么要给“工作联系部门”人员?为什么要给官员?

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就是为了开绿灯嘛!这是潜规则!”这位工作人员说,如此一来,工程在各个方面都会得到方便。

一处房产项目,就是社会关系的浓缩。一位房地产从业人员对记者说,从拿地、拆迁、挖地基开始建设,到最后把房子卖给消费者,要跟许多方面打交道,谁都惹不起。他举例说,有一次挖地基,遇到了岩石,在放炮炸石头的时候被人投诉,结果因为爆破物使用不规范而停工两天,而每天的人工、机械等费用,不干活也得支付两三万。

温州“工作联系部门”人员来自:公安、检察院、纪委、司法局甚至安全局,以及工商、国土、执法、环保、房管、建设……为什么要把房子给他们?金佩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没有直接回应,却打了个比喻:“你比如你开个小店,工商、税务的,哪个部门你不得打交道啊!”

记者注意到,去年12月,《环球人物》杂志报道说,温州市鹿城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介绍,杨湘洪曾在一些场合公开说,现在的社会是人情社会,在任用干部方面,一半用人才,一半提篮儿(温州方言,其意为:拉关系、开后门)。杨湘洪以他的这套理论行走官场,很快与辖区内的一些大老板成了好朋友”。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