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也绕不开
国家级振兴规划落选,地方版救市遇阻,难道本轮经济刺激计划里,房地产要被放逐?真是这样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近日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房地产业的利益关系比较复杂。同样是面对央视,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也说“这是一个是非最多的行业”。
一个“振兴规划”引来如此多争议,还是因为利益方诉求太过直白。
聂梅生反复强调为了使行业健康发展,绝不是为拉高房价,在普通百姓看来却是“谎言”;更有人私下猜测,成思危可能充当了一次试金石,从“泄密”到“辟谣”,短时间就试出了房地产是否要振兴的得与失。
其实,中央早就拿定了主意。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参加了温家宝总理2月6日主持召开的中南海座谈会,会后他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透露,那时就感到中央对如何调控心里有数。
“选择哪些产业振兴要看重要性,还要看问题是否突出。”李稻葵称,房地产支柱地位重要自不必说,但振兴的必要性显然需要商榷。而上述的国务院智囊透露,中央对房地产业发展态度明确,经济复苏进程中,当然不会不管,但调控点显然要有别于其它行业。
这一情形和2004年开始的宏观调控中针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方向相反,但手段如出一辙。2004年4月28日,铁本事件打头,新一轮宏观调控开始,剑指投资过热的钢铁、水泥、电解铝三行业,实际上是绕着房地产业走。
尽管有2003年央行“1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强调紧缩,但接着有1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把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放行,使得此后房地产业高速推进,房价也高歌猛进;之后,新老“国八条”、“国六条”等系列措施跟进,直到2007年保障房上路、“二套房贷”控制,楼市狂飙才告一段落。
打压房价是绕着房地产业走,现在稳定房地产业难道也要绕着走?
新规划可比1998年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也和以往一样,先绕着走,然后还是要走回来直面。
现在建设部显然是最忙的部委之一。本报记者采访获悉,就在2月25日最后两席产业振兴规划通过前后,由建设部副部长和相关司局负责人主持的内部会议就没间断过,商讨内容围绕制定房地产业长期规划展开,而这个规划将明显区别于其它产业振兴规划,纲领性条款将具10年以上的建设高度。
不仅如此,本周末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还将亲自召集相关专家、协会代表和开发商座谈。有建设系统的全国政协委员向《华夏时报》透露,部里意图明确,相关代表委员今年两会提案将会重点探讨房地产业长期发展。
“落实保障房,建立多层次住宅格局是主旨。”上述国务院智囊分析认为,1998年福利房改革进入市场阶段,10年过去了,单纯依靠商品房的弊端凸显,是需要从长计议的时候了。
这和顾云昌的观点异曲同工。据顾分析,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新国六条”后,继续出台振兴政策空间不多了,而地方版救市措施如购房退税、入户等,又不具普遍操作性,只是短期调控;下一步调控必须涉及供给结构、供求总量、产业化等方面。
“我准备的大会发言稿是《今后三年房地产市场的变革与管理》。”全国政协委员、房地产专家郭松海2月26日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房地产业更需关注的是民生问题,应建立一个房地产社会监督委员会。
他还认为,解决目前存量房过多的最好办法是实施房屋空置税,只有这样,高房价低交易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