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中国房地产业与美国至少还有两段的差距。第一段是从拿地竞争升级到质量与品牌竞争,变成一个真正成熟的市场。第二段是在成熟的市场上,房地产巨头与个性化的专业小公司共存竞合。以中国的房地产业来衡量,这个成熟的门槛仍是1000亿元。
到那时,如果中国房地产业再出现过热,那就容易出现类似美国当前的次贷危机。我希望,中国能活到那时的房地产公司能保持一份理智,把美国的次贷危机当做前车之鉴。
中国房地产业目前正处于寒冬,然而,只是困境并非绝境。拐点与寒冬只会打乱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向成熟的节奏与阵容,但绝不会改变方向。作为一家优秀的企业,冬天其实应该是反思、磨牙与苦练内功的好时候。
作为万科来讲,我们前两年也同样丧失理智犯了忌,拿了好几个地王,搞得当前的资金链比较紧张。但我们真正要做的不仅是如何度过当前的危机,还要形成一套机制来保持公司的理智与稳健,避免因暴殄而狂热。
暴利很容易让人狂热,一旦狂热则后果惨重。市场是公平的,是会报复人的,当一个行业赚钱太容易,这个行业离灾难就不远了。所以,1992年我明确提出"万科超过25%的利润不做",当时房地产业正火得一塌糊涂,一片哗然地嘲笑我们无能,但这个无能让万科躲过了1993年的危机,在房地产泡沫破裂时得以幸存。
今天,我把万科今后的法则总结为四个基本点:
(1)万科不做看起来风光的纪念碑,很容易变成公司的墓碑。
(2)万科不回避暴利,但绝不能把暴利当做追求,因为暴利往往暴毙。
(3)万科手里钱越多越要冷静,很多公司不是穷死而是富死。
(4)万科绝不跟政策对着干,也不抢着当政策试验田,集中精力于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这一次,万科能在整个行业狂热时较早地恢复理智,提前过冬,这是值得庆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