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分歧终端机,否则的话,开发商应人手一只。
一段时间以来,融资难成为了横在房企面前的一道沟壑。
信贷融资难。虽然从紧的货币政策已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考虑到金融风险及大多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脆弱,真正执行时,银行仍谨小慎微。
资本市场再融资难。除了发债尚留空间外,股市的低迷及政府、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再融资及增发等资本市场融资手段基本被废掉。
引进战略投资者融资难。面对金融危机及房地产本身的不确定性,找注资方越来越难,且打拼多年的事业很可能会由于投资方苛刻的条件而付诸东流。
回笼资金难。在老百姓“房价有进一步回调空间”的预期下,交易量持续萎靡。
开发商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命门,而打开这道命门枷锁的恰恰是刺激销售。一旦资金回笼,注重风险和周转率的信贷融资将抛来橄榄枝;负债率的进一步降低,也会迎来资本市场的青睐。
只是这一切仍被开发商的“坚持”变得虚无缥缈,而这也不是锤子、剪子、布的游戏,失败者很可能将输掉最后一块遮羞布。
这种开发商与消费者的博弈,并不是简单地靠“弹簧手”就能够解决的,消费者也不再扮演那个“风险投资家”——“投资它,太有风险了”。面对花样翻新、但确没有实质降价的促销手段,消费者也会冒出一句:“非诚勿扰。”
2008年已经过去,在此之前,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自2003年以来,一路高涨的房价越来越超出一般人所能承受的范围,房价收入比畸高不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然房地产业仍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房地产业对未来经济健康发展及消费的抑制作用愈发凸显。
在2009年,曾经的疯狂已不再上演。
看来房企的分歧终端机,是真正顺应大势,深刻理解“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句话,并审时度势,不追求过高利润率,而追求规模和销售额,并确保资金链稳健才是正道。
2009年2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伦敦发表讲话时指出,拉动内需,关键是要有适销对路的产品。这句话反映到房地产上面,就是房价应给更多老百姓接受,并承受得起;反映到房企上面,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点醒。
21世纪什么最贵: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