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道道“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各种“房地产救市”的举措在“众说纷纭”中陆续推出。
也许是社会的“反响太大”,也许是公众“非议的声音”太强,当各大门户网站的调查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对之势时,作为“救市”主角之一的杭州市委书记,在某次“科学发展观宣讲会”上,苦口婆心的为杭州市推出的24条救市的“房地产新政”进行辨析。按照他的话说:政府“‘救楼市’不是为了救房地产企业,而是为了救经济、救银行、救百姓;政府‘救楼市’绝对不是保护房地产公司,不是保护有钱人的利益,而是为保护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众”。
民意的“一边倒”和市委书记的“苦口婆心”,引发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究竟是百姓“不识好歹”看错了大局,还是市委书记误判了房市,“站错了队伍”?
谁也不能否认,住房问题在今天已经被占据全国人口近一半的城镇居民视为“最迫切需要解决”和“最大的民生问题”。但是,造成今天中国房地产市场“萎靡萧条”根源何在?房地产和住房问题所引发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因为“房价下降、成交量下跌”,还是另有真相?任何一个没有和房地产利益集团有“瓜葛”的人,都不会相信中共杭州市委书记所说的 “救”现有开发商垄断下的“楼市”,真的可以“救经济、救银行”,至于说到“救百姓”,则更是“立场问题”的笑谈。
这里,不妨看看民意中的中国房市,看看在现今的开发商模式下,究竟是谁暴富成了“首富”,谁又沦落为“房奴”甚至无房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