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来了,圣火的光明驱散了中世纪的蒙昧,于是,猿猴站起来了……房价,也站起来了。”
奥运刚至,世界就突然大同了……
翻开门户网站的首页,“奥运xx房价”的标题铺天盖地,且加粗加黑。内之“xx”可代之以“拉”、“贬低”、“搞不定”、“巴普诺夫”、“你是神经病”等等词汇。由此,顾拜旦“奥运改变世界”的名言终于实现,并且进化出了“弹簧床”的神奇功效,可喜可贺。
那么,到底是何方人士在呼“奥运”的风,唤“房价”的雨呢?我们来参观一下。
说涨者,估计是徐滇庆门下,孤注一掷地坚信奥运就是那迷途楼市的圣水,是“房价必涨”的秤砣。
说跌者,估计是易宪容高徒,寄望于喋喋不休中,房价也能“跌跌不休。”
说拐者,应该是王石信徒,中国拿了几枚金牌,楼市就拐了几道弯,打个比方,杜丽昨天丢了金牌,今天拿了一块,信徒们就坚决跟进地产股,昨天买今天抛。
看罢了众生相,再来看看他们忽悠出新名词——后奥运楼市,本质却是伪概念。
伪从何来?时间。
根据质量守恒原则,亚马逊的蝴蝶都能煽起美国的龙卷风,奥运要怎么着楼市也不是不可能,但得有个大前提——时间。毕竟奥运影响地产是建立在奥运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宏观效应上,只有当奥运真正对大环境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后,这里的“后奥运经济”才能波及到包括楼市在内的各个产业链。
这样复杂的化学反应,专家们心里明朗着呢,最需要的,正是时间。奥运对社会的经济和政治起到的,从来就不是立竿见影的功效。最好的例子莫过于雅典,奥运来临之前房价应运而涨,但迫于有价无市,很快回归平衡,并在圣火离开后的两年内维持稳定,其后的方向盘,全还给了“市场”。
因此,一旦“时间”这样不着四六的概念横亘在奥运和房价的等式中央,那真是应了一句大实话:“人算不如天算”。
况且,对于“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的大前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日前代表官方作出清晰回答:“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和投资增量在中国经济和投资总量中的比重很小,奥运将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
因此,当“后奥运经济”是否成立都值得商榷时,“后奥运楼市”之说那更是扯淡。
对此,我不得不很抱歉又很吐气的啐一句:
奥运关房价p事!
总之,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催化。
就算奥运真被催化成了“灵丹妙药”,就算经济学家、动物学家和占卜师舌灿莲花,我等缺乏“火眼金睛”,还是只看到表面现象——奥运,它“xx”不着房价。
另据权威数据:八月前后,北京房价无明显起伏,更勿论和皇城相隔数千里的福州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