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主流舆论认为中国成功地避开了金融危机,虽然会出现经济发展减速,但是总的看中国处于比较主动位置,不会出现经济衰退。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全球危机下的中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个由于美国负债过量而压垮美国金融所带来的危机它的反面应该是它的债权人危机,这一点很少有舆论提及,作为最大债权人的中国可以不受美国危机的影响,这至少在哲学上是违背牛顿三大力学原理的,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能量湮灭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危机是危险中的机会。尽管舆论和经济专家认为国际危机传导中国的主要是中国出口受限,但事情恐怕不是这么简单,单就出口而言,从昨天结束的广交会看,有下落但是不是太严重,而1-9月的中国进出口数据也大致得到相同结论,虽然没有结构性数据,大致而言,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出口份额应该影响不会太大,中国目前的出口结构和价格对主要出口目的地的欧美市场有一定的刚性制约,真正的危机是出口份额的减少1个百分点将暴露出我国产能结构过剩的矛盾而诱发企业批量破产,而企业破产本身是市场对落后产能的强制性调整,也不是坏事,进一步威胁我们经济和社会的是就业率下降,这才是我们短期政策调整的关键点。
房地产成交量的萎缩说明市场价格不被认同,同时,不能否认,房地产是带动内需的重要产业、也是资源消耗性和环境矛盾性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应该有一个度,因此,一方面在土地总供应量上应该顺势抑制其发展,同时在现有房屋存量方面应该刺激交易并为交易扩大提供有效的税务、过户、消费者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支持,这与房价的升降没有必然联系,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发展和城市化发展应该有长远的战略规划,不能像现在这样短视和现实,应该适度发展以商业运作为主的限价房政策和政府保障房政策,以使房地产维持一定的就业量;应该提高现有住房的物业管理水平,促进房屋服务业的就业率。
为了迎合主流舆论的降价而刻意去以更加严厉的政策去限制和调整房地产是错误的,就像今天欧洲三大央行在下调利息的同时又自己去发布看空未来经济走势的悲观预期一样,用央行权威预期的左手去打降息刺激经济的右手一样,自找麻烦,这种反常做法除了隐含市场保护主义的理由外很难找到其他合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