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房产资讯 > 正文

人民日报:宏观调控没有放松 楼市进入调整期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8.09.2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唐帅

 宏观调控没有放松

  尽管西安、沈阳等城市采取了备受争议的“托市”措施,但房地产商寄予厚望的根本性利好政策并未出台。

  融资政策方面,8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要求严格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禁止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专门用于缴交土地出让价款的贷款,并禁止对土地闲置超过两年以上的房地产项目贷款。

  9月1日,央行发表题为《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小企业、灾后重建的信贷支持》的文章,房地产企业无缘信贷倾斜。

  央行在8月15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增幅已连续7个月回落。

  尽管9月15日,央行4年来首次决定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还下调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但对房地产企业影响并不大。

  土地政策方面,9月9日,国土资源部再出严规,从2009年起,除国家重大工程可以暂缓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全面实行“先补后占”。同时,闲置土地处置已被明确列为2008年土地督察重点。这些进一步挤压了房地产企业的“操作空间”。

  市场信心仍显不足

  国家统计局8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房景气指数”已连续7个月出现环比回落。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9月19日发布的数据称,8月份北京仅销售商品住宅3371套,销售套数降至近两年来最低。市场的信心仍显不足。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今年1—7月,全国商品住房竣工面积165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4%,增幅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销售面积277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8%,增幅同比下降37.2个百分点。

  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背道而驰表明,市场中的观望情绪还一定程度地存在。

  暴涨暴跌都不好

  进入本轮调整以来,房地产企业一直寄希望于政策导向的变化,帮助它们熬过难关。

  然而,如今的土地、信贷、保障性住房等调控政策,让房地产企业的期望一次次落空。可以预见的是,只要市场有效供求关系不发生根本扭转,只要现有的政策不发生重大改变,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态势就将继续持续下去。

  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房价过高,超出百姓承受范围,最终势必导致市场调整和房价理性回归。但是,房地产行业的产业链条比较长,房价如果出现暴跌,会对宏观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暴涨暴跌都是房地产市场不健康的表现,都是我们要尽力避免的。(记者 唐 帅)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