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资讯头条 > 正文

沈洪溥强调:降息的“救市”作用不宜高估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8.09.21 来源:文新传媒

  面对突然的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调降,随之而来的市场波动和言论反映了各方的意见分歧。不过,有必要提醒的是,上述政策的“救市”作用暂不宜高估。尤其不宜高估其对楼市和股市的短期影响。

  将观察视野放宽就可发现,这次结构性特征突出的货币政策手段出台不仅因其对象分层细致而具有更明确指向,还因力度略显不足而兼具为后续政策“探路”的意味。从这个角度看,过高期待政策的短期作用并不适当,更不宜以“病急乱投医”的心态一厢情愿地将之归类进入“救市系列”举措。此时放言央行新政策目标即拯救房地产市场或者股票市场的人不仅缺少基本的逻辑思维训练,而且十分不负责任。

  从政策出台的背景看,其“突然性”更可能从侧面反映了货币当局对于外部环境急剧恶化的担忧。就在上周末,美国金融市场动荡进一步升级。雷曼、美林两大投资银行或申请破产,或被收购,半年内全球知名的五家顶级投行竟然去其三,这也令各国政府对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预期全面升级。由此,中国人民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的政策,应被视作是预防性的政策手段。

  需要提醒的是,作为宏观调控主导者的政府,行政基点往往是从全局出发的。而单个行业厂商或居民个人作为经济个体,理论上表征福利水平的效用函数与政府的截然不同,根本不能由此及彼进行简单推断。而将微观问题宏观化,将宏观政策死命向微观利益上靠拢的做法更要不得。事实上,“人人为我”的想法不仅没道理,而且可能有害处。

  一年前开始,面对房地产领域的房价下跌,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已着力加强了风险控制,对于房地产甚或“两高”行业的相关贷款趋于谨慎。从监管部门驱动的多次压力测试、风险评估可以看出,经过一年来自上而下的行业整理,金融体系已为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做好了充分准备。可以预见,贷款利率的下调对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推动相当有限。何况,仅以美国为例,过去一年中美联储曾经多次大幅降息,但根本没有能够改变美国内房价连续下跌的趋势。不客气地讲,中国某些中心城市的房价泡沫论及程度其实较昔日美国的泡沫更大。因此,如果直到今天,开发商和投机客们仍矢志不渝地重复刚需、保值等垃圾理念,无异于妄图以个体利益替代国家利益,等同于曲解了政策思路。荒唐且可笑。

  而对千万股民而言,关注宏观、关注政策都是必备的功课。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政策都要转化为涨涨跌跌的市场表现。事实上,从目前机构博弈的市场格局看,估值重心的下移是下跌的主要驱动力。其间当然有信心影响,但更多的恐怕是对经济景气、行业周期的担忧。从行为理论看,群体心理中所谓“路径依赖”特征是显著的,从单边看空的一致性预期到意见分歧,再到看多力量重新主导市场,绝非一日之功,更非借助一两个政策信号能够解决。全部六千万投资者都需要时间来理解政策,评估政策的后续措施。作为必备的参考选项,国内第三季度的经济指标、国际金融市场的危机演变,乃至中观层面的产业政策、微观层面的公司收益增速变化,都需要条分缕析。平心而论,经历了三分之二的市场下跌,多数人急吼吼的机会主义心态已遭涤荡,市场对政策的冷静回应应被褒扬。

  国人尚权谋。记得祖宗的智慧成果《孙子兵法·军争篇》有云:“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此所谓“风林火山”。在各市场普遍联系的今天,不确定性并未稍减——即便未来中国货币政策还有继续放松的空间,但如果美国金融市场持续恶化使美元大幅贬值,就可能重新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并再次推高中国通胀,转而制约中国降息空间;而如果美国政府主导的救市毫无边界,导致数万亿美元债务被随意注销,则可能从根本上动摇整个外围市场的信心基础,欧美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并向世界输出通缩也未可知……因此,面对今天全球化格局下出奇复杂的金融动荡,似只有有原则地戒慎恐惧才是长期生存下去的要领与法门。至于一两项政策手段,与群众“救市”的愿望关联有限,短期效果也有限,其作用实在不应高估。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