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管政策执行上,会对一部分真正有实力的购房人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如对那些有一套以上住房、不欠银行贷款的购房人不再执行“高首付”、“高利率”的政策。对一些收入不高却通过开虚假收入证明的首次购房人实行“禁入”政策。
“深圳‘断供’现象主要集中在首次购房人身上,这已引起整个行业的警惕。”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部总经理坦陈,间客式的营销、分散的层级审批机制、“一刀切”的监管政策使得银行这块最优质的信贷资产沦为风险多发地带。但他表示,其所在银行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堵住上述漏洞,“只要措施得力,房贷业务仍会保持一个健康平稳的发展速度,其不良率控制在3%以内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银行“死保”优质业务
在此次商业银行整肃房贷风险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玄机呢?
某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负责人表示,其实道理很简单,仅就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截至6月底,建行、工行、中行的消费贷款余额都已达到7000亿元以上的规模,其不良贷款率大都在2%以内,绝对称得上超优质资产,给银行贡献的利润也极为可观,其零售业务利润占比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
“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很难找到像这样有竞争力的新业务,为此各商业银行必须死保。”上述国有银行主管副行长说,断供现象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对房贷风险引起足够的警惕,如果“无所作为”任其发展,会造成大量的呆坏账。
但他认为,如果对现有的营销模式、审批机制、监管政策执行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不但可避免所谓的中国式次贷危机的发生,而且能使中国房地产市场保持一个良性的发展态势。